黑神河,黔南州独山县城唯一穿城而过的河流,已深深融入了独山百姓的生活。每逢天朗气清之时,黑神河畔总能见到散步聊天的老少男女,抑或尽情嬉戏的一家老小,一幅幅人水和谐的水墨丹青画跃然眼前。
然而过去,这条母亲河却成了周围居民和工厂企业的“排污管道”,加上市民生态环保意识淡薄,生活垃圾随手乱丢,她美好的容颜随时间而衰退,成了名副其实的“黑神河”。
为营造适宜居住的水生态环境,让母亲河恢复昔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靓丽容颜,独山结合河长制工作,政府主导发动,水务、住建、环保、综合执法、公安、检察院等部门联合开展“清河”专项行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拓宽河道,对黑神河进行重点整治。截至目前,先后出动2000余人次开展地毯式清理河床与建筑垃圾,累计清理黑神河河道18000米、水域面积50000平方米,清理河岸垃圾、河道水草、水面漂浮物6吨。增设了沿河排污管道6公里,污水直排河里的现象大大减少;位于河下游日处理量为3500吨的凉亭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有效提升了县城内生活污水的处理能力,从源头上扼制了黑神河水体污染;采取控源、截污、清淤、修复、宣传等多措并举,污水入河现象得到彻底遏制。
同时,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认真开展“两长”巡河活动,重点查看了黑神河沿河水资源保护、岸线保护、建筑垃圾堆放、入河排污口、非法占用河道、河流断面水质等情况,现场关闭了严重影响下游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污水能力的沿岸屠宰场,并针对关闭后污水可能直排黑神河这一突出问题,召集相关单位现场办公,责令屠宰场自建污水处理设备,经处理合格后再排至污水处理厂。
此外,县河长办牵头形成机制,部门间协调配合,对违法占用河道、非法排污等问题开展专项督导巡查,适时邀请检察机关介入,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提升了督导巡查效果,全县逐步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花大力气“把脉问诊”解难题,下真功夫“开方抓药”见成效,母亲河恢复了昔日的眉清目秀,成了市民茶食饭后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独山设立县、镇、村三级河长64名,民间监督员46名,实现河库“一河一长”全覆盖,安装竖立河湖河长公示牌省、州、县、镇、村五级72块,境内所有河流实现全覆盖,沿岸居民群众的环保意识随着河长制工作全面铺开而显著增强。
近年来,独山县强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建成并投入运行污水处理总规模1.65万吨/天的独山、城北、麻尾、亭亭等处理厂,区域内水质明显改善:潘家湾断面水质达Ⅱ类;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及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近年连续水质达标率为100%;县城境内宋家桥、凉亭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分别为一级B和一级A,日处理量共10500吨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放河内,黑神河水质达Ⅲ类。
水生态环境转好,水系完整、水流畅通、优质良好的水利风景区也逐渐环绕在市民身边:胭脂河,一泓清水绕古楼;菩提湖碧水如玉、山水相依,净心湖秀水迂回、风光旖旎,漫步其间,无需挂画,山水田园自然风景图赏心悦目,生态美景逐步呈现。
历经两年,河长制从“全面推行”到“全面建立”,独山同心合力,谱写治水兴水新篇章,水利改革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