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发展之基、民生之本、执政之要,要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离不开教育人才的支撑。教育作为公共服务核心要素,在吸引人口定居、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我县通过完善教育设施、提升师资力量、深化产教融合、打造教育枢纽“四举措”,有效增强城镇人口吸附能力,推动“教育聚人”新成效。
一是新建教育设施,确保教育公平。新建麻尾幼儿园和玉水幼儿园,精准匹配城镇化人口流动需求,项目新增公办学位540个,幼儿园项目选址紧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区增长极,有效破解“人城分离”痛点。保障搬迁子女、新区子女受教育权利,满足搬迁家庭及新区家庭“安居乐业”核心诉求。
二是提升师资力量,打响教育品牌。通过“领航校长”培养85名优秀校园长,激发管理活力;深入实施“强师计划”等系列培训计划,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今年,我县高考本科上线人数1618人,上线率为81.51%(特控线上线人数821人,上线率41.36%),中考成绩同样优异,600分以上学生占比在全州名列前茅。
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合作。县职校聚焦新业态,精准开设电子商务、中餐烹饪、民族音乐与舞蹈、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等特色专业,2024年全日制招生349人,在校生2070人。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支撑本地产业发展,反哺城镇化劳动力需求。
四是打造教育枢纽,吸引人口聚集。打造贵州省预科教育基地,通过主动对接,靠前服务,承接都匀、安顺、毕节、六盘水、铜仁、兴义等地院校预科生。2024—2025学年度,独山预科在校生2962人。通过构建“普惠性幼儿园-优质中小学-中职院校-本科预科”全链条教育体系,覆盖全龄段人口需求,每年吸引3000余名县外学生来独就读,形成“就学-就业-安居-落户”聚集效应,推动城镇化良性循环,赋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初审:程兴柳
复审:蒙秉阳
终审:李灵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