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关闭
政务微信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镇街动态
麻万镇鄢家山社区:“四抓四强”破旧俗树新风 谱写易地搬迁文明新篇
打印 关闭 【字号:

为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麻万镇鄢家山社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准聚焦搬迁群众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转变的关键难点,创新四抓四强工作举措,系统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有效引导搬迁群众破除陈规陋习、融入城镇生活、树立文明风尚,社区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抓组织建设,强战斗堡垒,引领治理方向。社区党委充分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将移风易俗深度融入基层治理体系。一是优化组织设置。科学调整社区党组织架构,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到每一个网格、每一栋楼,社区党委下设3个党支部,按楼栋划分为22个党小组,构建起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联动体系,为移风易俗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二是发挥带头作用。实施 党员亮身份、带头破陋习” 行动,组织党员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方面率先垂范。2024年来,社区党员带头简办酒席8场,有效遏制铺张浪费之风。三是深化共商共建。社区划分3个区、7个片、22个网格,选举69名群众担任联户长,建立党小组长+片长+联户长+网格员三长一员工作机制,每月召开联户长工作例会,讨论环境卫生、红白喜事等社区事务,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形成共商共治共建的新格局。针对生活垃圾转运不及时的现象,通过楼栋协商,入户动员群众缴纳卫生费7万余元,率先成为全县收取卫生费的移民社区,极大的提高了群众共建共治热情

抓活动载体,强内生动力,涵养文明新风。社区积极搭建丰富多元的活动平台,以文化浸润激发群众向上向善的内生动力。一是强化思想引导。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等阵地,围绕摒弃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主题,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感恩教育等系列活动20余场,引导群众深刻认识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陋习之害,树立正确婚育观、人情观。二是深化文化滋养。结合 六月六”“重阳节” “端午节等传统节日,2024年来,举办 民族团结一家亲” 文艺汇演、包粽子比赛等文化活动10余场,编排《移风易俗人人夸》《唱响文明新风尚》等花灯小戏、快板5个,吸引1000余名群众参与,让文明理念潜移默化入人心。三是关爱一老一小每月组织集体生日会,为社区60岁以上老人送上祝福,推动形成 尊老爱老” 的社区氛围;依托 伙伴领航站”“四点半课堂,开展 小手拉大手” 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儿童绘制 文明公约手抄报,通过孩子带动家庭践行新风。

抓就业服务,强观念转变,夯实文明根基。社区深刻认识到乐业方能安居,将稳定就业作为转变观念、融入新生活的关键支撑。一是精准技能赋能。深入摸排群众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积极对接人社部门及职业培训机构,围绕家政服务、电工、缝纫等市场需求旺盛的领域,开展订单式”“定向式技能培训30余期,惠及群众2000余人次,有效提升就业竞争力。二是拓宽就业渠道。建立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动态收集发布用工信息;主动对接园区企业、周边产业基地,推荐500余名群众到周边企业就业;扶持社区扶贫车间、手工作坊等发展,吸纳3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鼓励有条件的群众发展社区小商业、电商微商等,实现楼上安居、楼下乐业三是强化观念引导。将就业政策宣传、劳动光荣理念培育融入日常服务,通过“最美职工”评选等形式,引导搬迁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树立依靠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新观念,为移风易俗奠定坚实物质和思想基础。

抓约束激励,强机制建设,巩固治理成效。社区着力构建软引导硬约束相结合的常态化机制,确保移风易俗行稳致远。一是细化制度规范。制定《鄢家山社区居民公约》《鄢家山社区酒席管理办法》,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抵制高额彩礼、爱护公共环境等内容纳入居民公约,明确宴席不超40桌、礼金不超200元等标准,使之成为居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二是推行积分管理。将参与义务清扫、劝阻浪费等文明行为纳入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2024年来,社区开展兑换活动6次,参与群众300余人次,累计兑换积分超1万分,用 小积分” 撬动 大文明,激发居民主动参与热情。三是强化监督评议。发挥红白理事会监督劝导作用,对婚丧事宜提前介入、主动服务、全程监督。定期组织开展“最美家庭”“最美楼栋”“好儿媳”“好婆婆”等评选活动,对移风易俗先进典型进行宣传表彰,让 守规矩、讲文明” 成为群众自觉行动。

通过四抓四强工作举措,麻万镇鄢家山社区易地搬迁群众的思想观念实现了从要我改我要改的深刻转变,陈规陋习有效遏制,让文明新风与社区发展同频共振,为建设和谐宜居的安置社区注入持久动力。


初审:陈  力

复审:艾安琪

终审:盛平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