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关闭
政务微信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务要闻
【大抓产业 大抓项目 大抓招商】小玩具闯出大天地,独山潮玩火起来
打印 关闭 【字号:

  近日,在独山县贵州铭锋动漫文化礼品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机械臂正灵巧地给潮玩人偶上色,3D建模系统唰唰几下就把设计师画的图样变成了生产数据。这热火朝天的场面,如今成了厂里的常态。旺季的时候,一天能产6万多件玩具,去年产值飙到3000多万元,比前年翻了两倍。这小小的潮玩,不仅闯出了大市场,还让不少乡亲们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好活儿干。



从“替人打工”到“自己当家”,邓老板的转型路

  2022年,铭锋动漫刚落户独山时,还只是个给别人生产玩具大件的厂子,论起在产业链里的分量,也就是个“打下手”的。2023年,全厂忙活一年,产值才1000万出头。

  “那会儿真是难啊!”总经理邓代彪想起从前直叹气,“到处都是做玩具的,你做啥别人也能做,利润薄得像纸,接个订单还得看别人脸色,不改行真就没活路了。”

  转机出现在2024年初。邓代彪咬咬牙,把家底儿掏出来买了3D建模、自动化精雕这些新家伙,不光是换设备,更是要把设计、开模、生产一整条线都攥在自己手里。“新技术得主动凑上去,把上下游都打通了,咱才有底气跟别人叫板。”他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直冒光。

  厂里花大价钱请了技术员,大伙儿没日没夜地调试机器、试生产,总算把技术难关啃了下来。现在画个图7天就能做出样品,15天就能批量生产发货。从孩子们抢着买的盲盒,到印着非遗花样的礼品,再到带着咱中国风的国潮玩具,厂里啥都能做,成了真正的“全能选手”。

  更让邓代彪得意的是,他们把独山花灯戏、布依族剪纸这些老手艺的花样印到玩具上,没想到卖得特别好。“咱独山的宝贝多着呢,往玩具上一放,就有了咱自己的味道,别人想学都学不去。”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独山潮玩扎堆儿闯市场

  铭锋动漫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独山潮玩产业发展战略持续推进的典型成果。近年来,独山围绕潮玩产业发展,系统构建政策支持体系,通过土地要素保障、税收优惠减免及专项产业扶持资金投入,着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筑牢坚实基础。

  “独山的政务服务效率令人赞叹!”企业负责人邓代彪评价道,“从项目落地到建成投产,政府部门全程提供高效代办服务,保障水电配套及时到位,行政审批流程畅通无阻,让企业得以专注核心业务发展。”

  依托政府建设的产业孵化平台,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铭锋动漫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吸引十余家上下游企业相继落户独山。在产品创新方面,设计团队深度挖掘苗族蜡染、水族马尾绣等本土非遗文化资源,融合现代设计理念,推出系列国潮盲盒产品。




玩具厂变“聚宝盆”,百十个乡亲家门口上班

  “以前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见不着娃。现在好了,厂里上班一个月能拿四千块,下班就能回家给娃做饭。”家住附近安置点的王秀兰,一边给玩具打包一边乐呵。

  像王大姐这样在铭锋动漫上班的乡亲,光建档立卡户和易地搬迁群众就有100多个。厂里墙上挂着“省级就业帮扶先进车间”的牌子,这可是实打实干出来的。

  今年开春,厂里又接了500万的订单,车间里的机器从早转到晚。人事经理唐荣兵说:“正缺人手呢,现在有200多人上班,还想再多招些老乡,手脚麻利的都欢迎来试试。”




小玩具要有大出息,邓老板的心里有本“长远账”

  凭借特色产业发展,如今的独山潮玩不仅声名远扬,更成为带动当地居民就业增收的“聚宝盆”。邓代彪心里也有本账:“接下来三年,想把产值做到8000万,让‘独山潮玩’成个响当当的牌子。”他望着车间里忙碌的乡亲们,笑着说:“咱这小玩具,不光要卖得远,更要让咱独山的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孟祥可)



独山县融媒体中心

一审:韦万利

二审:袁  燕

三审:张明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