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关闭
政务微信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务要闻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我们的桥·传承
打印 关闭 【字号:


我们的桥·传承

  【开栏的话】八十多年前,抗日烽火燃遍华夏大地,无数英雄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八十多年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依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独山县融媒体中心开设“我们的桥”专栏,推出系列报道,追寻抗战历史足迹,重温难忘岁月回忆,感受精神传承力量,见证山区时代蝶变,从历史中汲取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翻开独山历史的篇章,深河桥抗战遗址如同一座矗立的精神灯塔,既留存着烽火岁月的斑驳印记,也见证着代代相传的红色接力。

  “以前的独山县城繁荣程度时称‘小上海’,是一座拥有27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

  “日军入侵独山后,短短几天时间,整个独山古城就化为了灰烬。”

  ……

  走进独山县深河桥抗战遗址陈列馆,讲解员何立武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穿透展厅的寂静,缓缓叩开了历史沉重的大门,将参观者们带回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

  “以前总听老人们说‘好日子来之不易’,直到真正走进这段历史,才懂这话重逾千钧。”结束讲解工作的何立武望着深河桥的照片,向记者介绍,这座桥是日军走向失败的见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深河桥抗战遗址参观,因此他更要认真地讲解,把家门口的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在每天数遍、不厌其烦地讲解中,何立武始终坚持的,正是独山人对抗战精神与红色文化的铭记和传承。而这样的传承,在不同的日子里,也以不同的模样在不断“生长”。

  ……

  今年4月,清明节期间,独山县井城街道紫泉社区自发组织党员干部及辖区青少年,到深河桥烈士陵园祭奠先烈。现场,人们向先烈墓碑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花圈与小白花,默哀后俯身擦拭墓碑浮灰,还纷纷动手清除周边杂草落叶,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先烈的崇敬。

  “一直以来,深河桥就是我们独山人民的‘精神灯塔’,我们组织大家到烈士陵园开展祭奠活动,希望让大家深切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进一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紫泉社区党委书记王丽梅说,以先烈为榜样,学习他们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才能让大家切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最好的缅怀是奋进,而最好的致敬是传承。4月22日,深河桥抗战遗址里书声琅琅,黔南州“4.23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进景区”经典诵读研学活动在此开展。

  活动中,独山县第二小学的学生们身着汉服,列队如松,集体朗诵了《壮哉!深河桥》,无数双稚嫩的眼睛坚定地望向不远处的纪念碑,字字铿锵的朗读声中,对历史的敬畏在不断生长,红色的根脉也得以延续。

  “当年有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少年,瞒着家人参加抗日队伍,最后倒在了深河桥……”7月7日清晨,在位于深河桥抗战遗址的黔南人民抗日纪念碑前,松柏凝着晨露,独山县第二小学的师生们垂首而立,退休老干部朱荃站在碑下,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地讲述着先烈的故事,队伍里,孩子们悄悄攥紧了衣角,先辈的抗战故事正顺着晨光,流进每个人心里。

  在独山中学的教室里,投影幕上正播放“七七事变”纪录片。随着荧幕里战火纷飞的画面渐暗,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写下“家国”二字。“如果回到那个年代,你们会做些什么?”“像他们一样,守住脚下的土地。”……问答间,纪录片里的历史与现实的思考慢慢交融,抗战精神顺着板书、伴着讨论,成了课本外的生动一课。

  “每次在课上,我们总能学习到革命先辈英勇不屈的精神,而作为独山人,深河桥的历史更让我铭记于心,我要以先烈们为榜样,立大志、磨意志,把对历史的铭记、对先烈的崇敬,化作刻苦学习的动力,努力成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独山中学学生涂黔睿激动地说。

  此外,武警官兵们也在用属于军人的方式,守护着这份珍贵的红色记忆。8月1日,武警贵州总队黔南支队某中队官兵来到独山县深河桥抗战遗址,怀着崇敬之心参观陈列馆、瞻仰英烈坛,在历史的回响中传承红色基因。

  列队站定后,官兵们齐声宣誓,字字铿锵的誓言在遗址上空回荡,既是对英烈的告慰,更是对使命的承诺。“今天来到深河桥抗战遗址,看到那些记载着先辈奋战的史料,心情很沉重。”武警贵州总队黔南支队某中队战士范育炜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革命战士,将会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牢记职责使命。

  从遗址前的诵读到纪念碑下的讲述,从课堂里的讨论到党员干部的践行,从武警官兵的守护到日常里的铭记,独山县把抗战精神藏进一个个具体的场景里,让从未褪色的红色记忆,伴随深河桥下流动的河水,顺着传承的脉络,流向更远的未来。

  据悉,独山深河桥抗战遗址于2005年8月正式对外开放,经过19年的建设、升级改造,先后被列为国家级抗战纪念遗址、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省国防教育基地,同时也是贵州省以抗战为主题而修建完成的抗战遗址教育基地。

  成立至今,独山深河桥抗战遗址多次举办贵州省抗战胜利60周年、65周年、70周年等相关大型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多批次接待来自国内外的抗战亲历者、抗战家属后人、黄埔军校后人、专家学者等,他们或观史料、或瞻纪念碑,在共同的追思中,让这段抗战记忆突破地域界限,在更广阔的传播中沉淀得愈发厚重。

  如今,深河桥畔的烽火早已散尽,桥边的纪念碑前却常有群众敬献的鲜花。每一个独山人都深知,传承抗战精神的路还很长,但总有人愿意听、愿意讲、愿意做,而这座桥,也将继续承载先烈的精神,指引着后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独山县融媒体中心 白华秀 张明坤

一审:韦万利

二审:袁  燕

三审:张明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