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势头强劲,民生福祉节节攀升”,当下的独山,正以昂扬姿态奋力书写工业强县、产业兴城的壮丽篇章。从今年上半年的各项数据中,我们不难感受到独山发展的蓬勃动力与崭新成效:规模工业总产值达20.54亿元,城镇化率跃升至5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达18.1亿元,县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保持在99.7%……这些亮眼的成绩,彰显了独山对高质量发展的坚定追求。那么,独山是如何绘就这幅繁荣昌盛发展画卷的呢?近日,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独山县委副书记、县长龚传书。
独山县城
今年以来,独山县始终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为总抓手,奋力开创县域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在产业发展上,独山主攻工业,推动主导产业壮大升级,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20.54亿元;坚持“项目为王”,精心谋划重大项目240个,落地建设50个;强化招商引资,引进项目32个,总投资达16.84亿元,为县域经济注入新活力。
独山县轴承产业园
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独山一手抓改革创新,一手抓干部教育管理。推出“项目点单、政府派单、部门接单、企业评单”的“四单”闭环服务机制,促进双向互评,升级企业服务,让“贵人服务·黔山独到”品牌更加响亮。
统筹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独山坚持精打细算、花小钱办大事。完善城区基础设施,提升城镇化水平;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建4个“五良”集成坝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达18.1亿元,同比增长4.2%。同时,加强文化建设,培育文明新风,保护传承开发“三大文化”,举办活动促进文旅融合,推进专项行动培育文明乡风;坚持党的领导,通过学习教育引导干部强化作风,整治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企业之家
“今年以来,我县紧扣州委安排部署,结合独山实际,分类施策推动‘双招双引、项目投资、产业质效、深化改革、民生事业、安全稳定’六大提升行动取得新成效。”龚传书说。
“双招双引”成效显著,独山围绕工业产业集群、农业精深加工、旅游民宿康养及存量资产盘活开展招商,新签约项目27个,总投资16.07亿元;引进各类人才287人,为发展提供坚实智力支撑。项目投资稳步推进,27个项目纳入国家、省、州重点项目库,落实“5+ 3”工作机制,43个重大项目实现提级包保服务,21个政府投资项目、22个民间投资项目(总投资52亿元)顺利推进。产业质效持续提升,工业集聚、农业增效、文旅盘活、服务业补短、科技创新赋能“五箭齐发”,推动各产业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36.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5.6%,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2家企业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深化改革破解难题,“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办理涉企服务16638件;国企改革实现人员优化26.2%、成本降低20.96%;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改革让群众“住有宜居”。民生事业温暖人心,城镇新增就业3962人,新增基础教育学位540个,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5个以上。安全稳定筑牢底线,开展专项治理,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7.62%,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位居全州前列。
贵州东峰锑业股份有限公司
同时,立足州委“4233”部署,独山县结合自身资源和产业基础,谋划特色发展路径,力争2025年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43.5亿元。接下来,独山将聚焦“富矿精开”推动锑产业突破发展,依托锑金属储量全省领先、链主企业东峰锑业全球市场排名第二的优势,抢抓战略机遇,加强与上级部门对接解决矿区调整问题,释放锑产能;延链发展阻燃材料、光伏玻璃材料、电池材料等产业,推动东峰锑业主板上市、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全省锑精深加工基地。将聚焦“提质升级”释放传统产业动能,发挥产业规划布局区优势和铁合金企业产能优势,推进相关项目,服务上峰水泥释放产能,引导铁合金企业技改扩能。将聚焦“招引扩能”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围绕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产业,打造磁性材料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加快新能源项目落地,建设新能源基地。同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进玩具、食品等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融合,培育服务型制造企业。
下一步,龚传书表示,独山县将紧扣州委“4233”战略布局赋予独山打造“工业强县”的使命任务,进一步校准发力方向、理清工作路径,主动融入区域产业分工体系,积极承接优质产业梯度转移,着力固本强基、精准补短锻长、深度挖掘特色优势,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