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县:四举措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 助力乡村焕“新颜”

发布时间: 字体:

2025年以来,独山县紧扣两清两改两治理核心任务,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和美乡村,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抓组织领导,推动责任落实全面覆盖。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纳入县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议程,印发《独山县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形成县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镇村班子成员包村、村党组织书记包点的责任链条。严格实行旬调度实地指导月通报工作机制,确保工作推进方向不偏、力度不减。截至目前,县级召开会议研究调度两清两改两治理相关工作4次,统筹400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实施人居环境整治项目。

抓宣传发动,引导群众主体积极参与。坚持整治为了群众、整治依靠群众,树牢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理念,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体系。线上通过微信朋友圈、工作群发布典型案例、倡议书等,线下通过乡村大喇叭、宣传栏、群众会(院坝会)等载体对两清两改两治理进行全覆盖宣传,覆盖全县8.2万余人次,线下发放倡议书3.6万余份,实现所有网格全覆盖。发挥社会参与多方共治,加强与组管委、寨老、致富带头人等基层人士的沟通交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心用力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加入志愿服务队,目前,已组建85支志愿服务队伍,参与公共区域乱堆乱放清理整治,形成多元共治良好局面。同时,全县85个村(社区)通过用行动积分、用积分奖品方式,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清理乱堆乱放、残垣断壁的积极性。

抓问题攻坚,靶向破解难点堵点。按照县级示范引领、镇级辐射带动、全镇同步提升思路,聚焦乱堆乱放、残垣断壁、农村改厕、圈舍改造、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重点内容进行地毯式摸排,全面摸清底数。建立台账,分类实施整治,将全县85个行政村1075个村民小组(30户以上自然村寨)划分为33个示范带动类、135个重点推进类、907个常态推进类。截至目前,新(改)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342户;完成38个行政村(总任务65个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任务,治理管控率达58.5%;行政村收运体系运行率、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均达100%

抓长效管护,筑牢常态管理根基。以制度建设为抓手,结合各村实际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纳入村规民约重要内容,明确村民在环境卫生维护、设施管护等方面的责任与义务,形成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良好氛围。推广红黑榜”“卫生家庭先进典型评选、村规民约等治理模式,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激发内生动力,引导群众从旁观者变参与者。同时,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各村(社区)将辖区内重点区域分段进行包保负责,明确保洁员每2天开展1次巡查清理整治,网格员每周跟踪巡查、督查,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定期对整治工作开展回头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整治成果得到持续巩固。

下一步,独山县坚持党委统筹、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原则,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建立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机制,持续指导各村(社区)开好群众院坝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乡村干净整洁进一步撬动和美乡村建设。

初审:杨建军

复审:张义扣

终审:李  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