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县多措并举抓好花灯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

发布时间: 字体:

“独山花灯戏”是贵州南路花灯的代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独山县充分挖掘本地花灯文化,通过建立健全传承机制、积极培养花灯传承人、创新打造“花灯+”品牌等方式,多措并举抓好花灯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让“独山花灯戏”在守正与创新中代代相传。

建立健全花灯传承机制,让花灯文化血脉相传。一是设立“独山花灯戏”传承示范基地,独山县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评审认定,统一授牌传承示范基地8个。以基地为传承阵地全方位培养人才,通过以训代传、以点带面的方式,更好地发挥传承人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制定“独山花灯戏”传承人评审制度,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花灯传承人认定、培训、管理和传承机制,建立“省级+州级+县级传承人”的传承梯队,系统性推进花灯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为传承人提升技能搭建发展交流平台,努力实现人存艺续。

积极培养花灯传承人,让花灯文化生生不息。一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花灯交流培训活动,组织花灯传承人“五进”活动(进校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开办州级、县级花灯舞蹈、音乐、创作培训班,2023年培训110余场0.97万人次以上,引导群众树立传承意识,形成保护和传承花灯的老中青人才梯队。二是建立独山花灯人才库,以全县花灯舞蹈大赛、全州花灯音乐大赛等花灯评选活动为渠道挖掘花灯人才,建立独山花灯人才库,打造出一支优秀的花灯传承人才队伍,并实行定期维护、动态管理。截至目前,独山县已申报并公布各级花灯传承人55人,省级传承人1人,州级传承人2人,县级传承人51人,其中通过评选活动挖掘培养了21名县级花灯传承人,赋予独山花灯鲜活生命力。

创新打造“花灯+”品牌,让花灯文化融入群众。一是以花灯表演为主要形式开展群众性文艺演出,依托各种节日活动,把优质的文化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同时也给基层花灯爱好者提供一个表现自我的舞台,深度展现独山花灯的风采和魅力,做好花灯传播的大文章。2023年共开展花灯演出50余场次,惠及群众4.54余万人次。二是创新打造“花灯+”品牌,深挖花灯文化的本土群众优势,通过探索“花灯+宣讲”“花灯+旅游”“花灯+体育”等模式,不断创新花灯资源转化路径与形式。将花灯文化与理论宣讲、文明实践、广场舞、工间操、旅游季等“破圈”结合,2023年逐步开展如全县花灯舞蹈大赛、花灯宣讲大比武、花灯接站等群众喜闻乐见、贴近百姓生活的文化娱乐活动10余场、参与群众2万余人次,不断加强独山花灯品牌建设,推动花灯文化融入群众生活、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花灯带进千家万户,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花灯保护成果。

初审:杨皓晴

复审:黎祖酉

终审:霍永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