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关闭
政务微信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走进独山 > 独山文化 > 花灯文化
花灯文化

独山花灯是贵州南路花灯的代表,是汉文化与当地布依、水、苗等少数民族语言、民歌、舞蹈等文化形式相互交融、孕育和发展而成的具有浓郁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歌舞和戏曲。据《独山县志》(民国版)风俗篇记载:“花灯自明朝传入独山,清嘉年间扎根”,距今已有300年历史,流传至今的独山花灯文化遗产丰富,是一个十分成熟的地方剧剧种。

独山花灯从形式上分为地灯和台灯。地灯不择场地,田间地头,随处可演。属歌舞类,曲调明快、诙谐,接近口语,舞蹈欢快、朴质、优美,生活情趣浓郁,只有锣鼓伴奏。“地灯”被“还愿”的习俗借用,主要用于驱鬼镇邪,招财求子,消灾除病,酬神还愿,所以又叫愿灯。台灯是由地灯发展而来,在舞台上演出,分为花灯歌舞和花灯戏两大类。

独山花灯传统优秀剧目有《踩新台》《打头台》《七妹与蛇郎》等40余出,现代优秀剧目有《残汤宴》《山村教师》《雨情》等60多出,20余种扇帕动作,40余种身段造型,300余种音乐曲调,百余出传统和现代剧目。在表演上“调子不离口,扇帕不离手,走路常拐扭,传神靠眼瞅”,载歌载舞,有浓郁的生活情味和乡土气息,通俗而活泼。舞蹈的矮桩步较多,摇、摆、浪、拐度较大,并注重运用扇帕道具。在表演上,灯中有戏,戏中有灯,灯戏交融,是独山花灯的一大特色。

1956年贵州省在独山组建了贵州省花灯剧团,1959年黔南州在独山县组建了黔南州花灯剧团,1998年独山县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民间艺术之乡”, 2009年独山花灯登上了世界音乐艺术的圣殿---维也纳金色大厅。

花灯歌曲唱响维也纳

花灯歌曲唱响维也纳

花灯舞蹈

花灯舞蹈

花灯戏剧--阿三戏公爷

花灯戏剧目--七妹与蛇郎

花灯舞蹈

花灯舞蹈

花灯舞蹈

花灯培训

花灯戏曲进校园

花灯戏曲进乡村

花灯戏曲讲座

花灯戏曲进社区

第113个“三八”国际妇女节主题晚会

独山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