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独山县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理念,把服务群众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城市服务功能弱项、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进市政道路、社会停车位、市政管网、城市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打造宜居宜业幸福城。
一是强化路网建设,提升通达能力。我县结合独山交通实际和城市发展需求,以城市更新为依托,逐步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强化交通节点、堵点治理,畅通城市“大循环”和“微循环”,构建级配合理的路网系统,推动市政道路提质改造,让市民出行更加通畅、便利。2023年以来,全县累计新增或改造市政道路2公里,改造非机动车道3.8公里,改造人行道板5.6万平方米,道路交通标线施划3.2万平方米,新增或改造路灯272盏。
二是强化停车位建设,提升承载能力。聚焦城市停车难问题,充分挖掘城市空间资源,增建停车设施;结合既有停车空间,通过优化改造,增加车位供给;在不影响道路交通的前提下,在特定路段、特定时限内允许车辆停放。同时通过政府引导、规划管控,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停车场(位)建设,合理确定项目建设内容和范围。2023年以来,全县累计新增城市社会公共停场8个,新增车位2300个。
三是强化管网建设,提升保障能力。独山始终把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作为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提高城镇承载能力的重要手段,聚焦全县城镇燃气、污水、供水、雨水等问题短板,因地制宜推进城镇地下管网提升改造,提高城镇燃气、供排水管网覆盖范围和供应保障能力。2023年以来,全县完成城镇地下管网建设改造74.71公里,其中城镇燃气管网5公里、城镇供排水管网69.71公里。
四是强化公园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按照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要求,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种植绿化苗木、完善健身设施、设置休闲座椅等建设“口袋公园”“袖珍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通过植被绿化、设施更新、路面修复等措施大力提升改造老旧公园(广场),进一步美化城市空间,让老旧公园(广场)焕发新生,提升市民游憩体验。2022年以来,我县共建成各类城市公园3个(学府一号公园、伯爵星河湾公园、仿古街口袋公园),提升改造老旧广场5个(大戏楼广场、中南广场、中心广场、紫薇城广场、神河广场),全县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37平方米。
初审:程兴柳
复审:蒙秉阳
终审:孟 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