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独山县以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自2021年起,聚焦城镇老旧小区基础设施老化、功能配套不足等问题,全面启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通过科学规划、多元投入、精细施工、共建共管等举措,累计完成13个片区91个小区2463户改造,实现了老旧小区从“旧破差”到“新净美”的蝶变,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高位推动,科学谋划“改什么”
独山县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和城市更新抓手,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建立“县级统筹、部门协同、街道主抓、社区落实”的四级联动机制。改造前,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现场办公”等方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精准梳理“需求清单”。针对房屋年久失修、管网堵塞、道路破损、线缆杂乱等突出问题,结合小区实际制定“一区一策”改造方案,明确改造内容涵盖房屋公共部分、基础设施、环境提升三大类12项具体工程,包括房屋公共部位粉刷、线缆规整更换、楼梯扶手除锈刷漆、入户大门更新、屋面防水改造,以及室外地面硬化铺装、小区道路沥青铺油、地下雨污管网更新改造、新建和更换化粪池、小区连接路改造等,确保改造内容精准并满足群众需求。
二、多元筹资,破解资金“哪里来”
面对老旧小区改造资金缺口大的难题,独山县坚持“政府补一点、管线单位担一点、社会筹一点、居民出一点”的多元筹资模式。一方面,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累计整合各级财政资金6000余万元;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供水、供电、通信等管线单位参与改造,承担专业管线改造费用大约300余万元;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小区通过安装充电桩收益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并引导居民自愿出资参与改造。多元资金保障机制的建立,为老旧小区改造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撑。
三、精细施工,确保工程“怎么改”
为确保改造工程质量,独山县建立“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旁站+职能部门巡查+居民代表监督”的四级质量监管体系。在施工过程中,严格规范流程,例如在线缆规整中,推行有条件的小区实现“强弱线缆下地、表箱统一安装”模式,统一拆除废弃线缆,将通信、网络等线路集中入管,彻底解决“空中蜘蛛网”问题;在雨污管网改造中,按照“雨污分流、管网互通”原则,配套建设化粪池和检查井,提升排水能力和污水处理效率。此外,施工期间采取分段作业、错峰施工等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并在小区显著位置公示施工方案、工期和监督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四、共建共享,凝聚群众“一起改”
独山县始终将居民参与贯穿改造全过程,通过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党员志愿服务队等自治组织,引导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改造前,组织居民代表召开座谈会50余场,根据群众需求,确定改造内容,尽量贴近群众需要;改造中,邀请社区居委会和部分居民代表参与工程监督;改造后,通过基层党建引领引导居民制定《小区管理公约》,建立物业费收缴、公共设施维护等长效机制。
五、改管结合,长效巩固“改后效”
独山县坚持“改造一批、管好一批”原则,建立老旧小区改造后续管理长效机制。一方面,推动改造后的小区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由社区党组织牵头,联合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成立服务团队,实现小区改造后的维护管理;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基层小区治理,推出“文明小区”“最美楼道”等模范小区,引导居民养成文明生活习惯,共同维护小区环境。
截至目前,独山县已完成改造的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破旧的楼房穿上“新衣”,坑洼的道路铺上沥青,杂乱的线缆规范入地,堵塞的管网畅通无阻,新增的绿化景观和休闲设施让小区成为居民宜居的“幸福家园”。下一步,独山县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让更多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初审:黎锦宽
复审:蒙秉阳
终审:李灵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