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是全社会的宝贵财富,要关爱退役军人,他们为保家卫国作出了贡献,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目前,部分退役军人因受教育程度、家庭负担、年老体弱、疾病灾害、经济形势变化等原因,在享受社会保障和国家优待政策后,仍存有困难,如何做好生活困难退役军人的精准帮扶工作,是当前退役军人部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生活困难退役军人帮扶工作面临的一些问题。一是信息不对称。对生活困难退役军人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全面、不及时,导致帮扶措施无法精准对接其需求。二是帮扶资源不足。资金、物资、人力等帮扶资源有限,难以满足众多生活困难退役军人的需求。三是帮扶方式单一。主要集中在经济援助,缺乏多元化的帮扶手段,如心理疏导、职业培训等。四是部门协同不够和社会参与度低。涉及帮扶工作的各部门之间协作不紧密,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没有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仅依靠政府部门力量,资源有限。五是缺乏长期跟踪机制。帮扶后没有对退役军人的生活改善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估,难以调整和优化帮扶措施。六是缺乏针对性的帮扶方案。没有根据退役军人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导致帮扶效果不佳。建议:一是完善信息收集与更新机制。建立健全退役军人信息数据库,结合常态化走访加强与各村(社区)的网格联动,及时掌握生活困难退役军人的动态信息。二是加大资源投入与整合。除增加政府专项帮扶资金外,成立“退役军人援助关爱基金”,号召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驻独部队官兵,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为“基金”注入活力和动能;整合各类资源,如物资捐赠、志愿服务等,形成多元化的帮扶资源体系。三是丰富帮扶手段。除经济援助外,提供心理健康辅导服务,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结合“1+N”联络机制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四是强化部门协同合作。成立民政、人社、医保、卫健等跨部门的协调工作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信息共享和工作衔接,形成高效的工作合力。五是建立长期跟踪评估体系。制定科学的跟踪评估指标,定期回访生活困难退役军人,了解帮扶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帮扶措施。六是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在充分了解退役军人个体需求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每位生活困难退役军人量身定制帮扶方案,提高帮扶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初审:李世婷
复审:柏建波
终审:陆跃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