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玉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助推旅游经济发展的建议”已收悉,根据县政府办工作安排,您的提案交由我局、县住房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局、县财政局共同办理,经我局会同协办单位商议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修建大型体育场馆。
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县、镇、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已经形成。根据2024年全州体育场地普查,我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37平方米,居全州第二。县城社区15分钟社区健身圈逐步形成,镇级层面以服务人口为依据,完善镇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各行政村篮球场、健身路径实现全部覆盖。目前,我县室内健身场地主要以轴承厂老旧厂房3000平方米职工体育馆(含2个篮球场、4个羽毛球场)为主。室外有1.2万平方米独山紫薇广场(全民健身中心),含600平方米舞台、4个标准篮球场及健身路径。以及紫泉社区中心广场,建成2个硅PU篮球场,基本能够满足赛事及群众健身需求。目前,我县缺乏大型室内健身场馆的问题,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县自然资源局和我局正在选定场地,县发改局安排了前期工作经费。下步计划积极对接省州部门推进项目申报,力争早日动工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在“十五五”期间落实场馆建设,进一步优化群众健身环境,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二、关于打造我县文化名片,提升文化软实力,助推我县旅游经济加快发展。
目前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创新赛事机制。持续深耕深河桥半程马拉松、紫林山越野赛等品牌赛事,通过总结往届经验、动态优化竞赛规程、创新增设竞技项目,提升赛事参与度与观赏性,打造独山城市宣传新名片。二是推动文体旅融合。立足独山影山文化、花灯文化等特色资源,以品牌赛事为载体,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借鉴2024年第五届半程马拉松成功经验,将“独秀山水情、最美花灯城”文化底蕴融入赛事,促进文体旅协同发展。三是拓宽宣传矩阵。充分运用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构建全方位宣传体系,扩大赛事影响力,深化文体旅融合,串联赛事与景区资源,开发“体育+”多元业态和精品旅游线路,激活体育经济活力,助推旅游产业化发展。
三、关于花灯文化传承和发展。
独山作为“中国花灯艺术之乡”,花灯文化是县域文化的核心符号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与群众情感。针对当前花灯文化传承面临的“人才断层、载体单一、活力不足”等问题,我们以系统性思维推进传承发展,重点从以下三方面发力:
(一)强化人才支撑,构建“活态传承”链条。联合贵州鑫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组建“独山县民族艺术团”,面向全州、全县吸纳艺术类人才13名,创新采用"老带新"师徒制培养模式,由独山花灯传承人担任老师,开展常态化专业训练;同步落实每人每月3500元底薪保障,解决青年人才成长与收入后顾之忧,切实破解花灯戏专业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的痛点。
(二)完善保障机制,夯实“硬件+软件”基础。将花灯文化传承纳入《独山县文旅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合理规划资金使用方向,每年向县财政申请不低于100万元的经费重点用于支持花灯剧目创作、花灯传承活动、花灯传习场所建设等工作;依托现有文化设施,在紫林山旅游度假区内建设“花灯剧场”,整合传统民居、古戏台资源,打造集传承、体验、旅游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
(三)创新传承载体,激活“文化+”融合动能。谋划“独山花灯经典剧目复排工程”,重点打磨《七妹与蛇郎》《打头台》等独山花灯传统剧目,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主题创作新剧目(如《花灯说唱二十大》《兰谷关上的红飘带》《乡村那些事》),其中获省级奖项2个,州级奖项11个;联合贵州鑫秀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建设“独山文创馆”,推出花灯钥匙扣、花灯明信片、花灯马克杯、花灯书签等多款文创产品,促进独山“花灯城”品牌打造,促进地方文旅融合的发展。
四、关于举行大型文体活动。
以“花灯文化”为核心,以“文体旅融合”为目标,围绕“品牌化、常态化、特色化”思路,策划一批覆盖全年龄段、融合多元元素的大型文体活动,着力打造“独山文化IP”,助力旅游经济提质增效。
(一)打造“一节多季”品牌节庆,提升文化辨识度。以“最美花灯城”城市文化品牌为核心,开展千人花灯巡游、花灯精品展演、花灯篝火晚会、花灯城村晚等系列活动,同时结合季节特点打造子品牌,如“花灯+茶文化”“花灯+水文化”“花灯+年俗”等多种特色活动。
(二)培育“文体+”特色赛事,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结合独山“全国花灯之乡”优势,举办“花灯广场舞”“花灯工间操”“花灯啦啦操”、深河桥半程马拉松赛、紫林山越野赛等文体赛事,编排简单易学的花灯健身操,组织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参赛,推动全民健身与文化传承结合。同时依托独山多民族聚居优势,开展花灯表演、民族风情展演、传统非遗工艺展示等活动,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体验场景。
(三)推动“常态化”文化惠民,扩大群众受益面。以馆办文艺队为核心,建成“独山文化志愿者团队”,每月到乡镇、村(社区)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形成基层展演常态化;县文化馆每年开设2期“花灯文化公益课堂”(面向成人、儿童),免费教授花灯表演、传统音乐等技艺,并在乡镇、社区文化设立文化站,配备音响、道具,鼓励群众自发组织活动;依托“独山文化云”“独山文化馆”抖音平台,上线“花灯组合教学”,实现线上学习、线下体验无缝衔接。
您的建议为我县文体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思路。我们将以“独山花灯”品牌为核心,提升文化软实力助推旅游经济发展,推动独山文化旅游事业迈上新台阶。再次感谢您的关心与支持,期待您继续为独山发展建言献策!
初审:杨皓晴
复审:黎祖酉
终审:霍永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