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独山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的背景
2022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黔委厅字〔2022〕40号)。《实施意见》指出,要成立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委员会,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双主任”,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至少应配备3名干部专职从事应急管理工作,其中具备执法资格人员不少于2名。乡镇(街道)可依托现有机构或专职消防队成立消防工作站,并明确2名干部从事相关工作。乡镇(街道)可整合在职干部职工、专职消防救援队、民兵等组成一支不少于3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村(社区)可整合村干部、乡村振兴工作队、辖区青壮年等组成一支不少于2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意见》明确,县、乡两级要精准制定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开展1次综合应急演练。要在确保每个村(社区)有1名应急管理信息员的基础上,推动乡镇(街道)、村(社区)设立信息员A、B角。县级应急部门每年组织应急队伍和信息员培训不少于1次,县级消防救援部门每年组织乡镇(街道)消防管理人员培训不少于1次。《实施意见》强调,要在乡镇(街道)建立“一办一队一库”(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救援队、应急物资储备库),在村(社区)建立“一站一队一室”(应急管理服务站、应急救援队、应急物资储备室)。按照权责一致原则,对乡镇(街道)有能力承担的县级应急管理、消防行政执法事项,依法赋予或委托乡镇(街道)承接;乡镇(街道)可面向社会招聘执法辅助人员,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自然灾害等风险隐患巡查工作纳入乡村振兴工作队、村(社区)网格员工作职责,实现基层应急管理到户到人。《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编制、财政、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应急管理、消防救援、气象等部门要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合力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政策激励,鼓励为抢险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开展应急管理和抢险救援人员体检。加强经费保障,将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工作必要的执法装备、服装、用车以及执法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管理。
二、《独山县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的依据
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增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能力,强化乡镇(街道)属地责任和相应职权,建立统一指挥的应急管理队伍,市、县级政府要指导乡镇(街道)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强化应急状态下对乡镇(街道)人、财、物支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方面,提出健全基层应急管理组织体系、规范建设基层应急管理机构、明确乡镇(街道)应急处置权限等3条措施。在加强应急预案管理方面,提出细化基层应急预案、加强综合应急演练等2条措施。在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方面,提出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统筹基层应急管理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基层监管执法力量建设等3条措施。在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方面,对县、乡、村三级应急物资实物储备的品种、规模、数量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加强安全防范能力建设方面,提出加强综合网格管理、加强基层安全生产能力、加强教育培训及安全科普教育等3项措施。《关于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若干措施》(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严格落实地方党委、政府安全生产责任,各级安委会要创造条件实体化运行,组织定期研判重大安全风险,滚动排查重大安全隐患”等文件精神,制定本方案。
三、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出的目标
(一)健全领导体系。成立镇(街道)应急管理委员会,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应急管理委员会“双主任”。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承担辖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群众转移避险组织等职责,统一指挥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依托镇(街道)专职消防队成立消防工作站,依法承担镇(街道)消防队伍管理、辖区防火巡查、消防宣传培训、协助督促火灾隐患整改等工作。
(二)配强配齐人员。在镇(街道)建立“一办一队一库”(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救援队、应急物资储备库),在村(社区)建立“一站一队一室”(应急管理服务站、应急救援队、应急物资储备室)。明确由镇(街道)排名第一的副镇长(副主任)分管应急管理办公室,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配备基本办公设施,在县级应急管理部门业务指导下,负责辖区应急管理工作。各镇(街道)应根据辖区人口、生产经营单位数量、自然灾害等情况配备应急管理专职人员,镇(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应至少配备3名干部专职从事应急管理工作,其中具备执法资格人员不少于2名,镇(街道)应明确2名干部从事政府专职消防队相关工作,人口数量超过3万人或生产经营单位数量超过50家、长期遭受多重自然灾害影响的镇(街道)应当适当增加监管执法人员。
(三)强化基层基础。各镇(街道)需选择固定场地建立物资储备中心(库),使用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实行统一挂牌管理,规范储备消防、森防、防汛抗旱、救灾等应急救援物资,明确专人管理,制定物资管理、调拨、使用等工作制度,确保做到管理规范、储备到位、调度及时;镇(街道)要指导好每个行政村(社区)选取一个场地,使用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统一挂牌为“XX村应急物资储备库(室)”,储备必要的消防、森防、防汛抗旱、抢险救灾等应急救援物资,明确专人,规范管理。
四、我县如何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石,各镇(街道)的应急管理能力是基层政权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担当,进一步健全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切实提升基层救早灭小能力,守好第一关口,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强机构、强统筹。配强各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力量,健全基层应急管理责任制,大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标准化建设。二是拉队伍、重培训。聚焦基层应急管理力量建设,在配足配强上下功夫,加强基层救早灭小的基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村(社区)网格员队伍作用;加大培训力度,以培训赋能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三是强保障、除短板。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各项保障,稳定队伍,切实增强履职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全面打造“除患必先,救援最前,应急为民”的应急铁军。
五、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涉及范围
全县各镇(街道)。
六、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执行标准
(一)有机构。有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牌匾、公章(XX镇(街道)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应急管理委员会“双主任”。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明确1名行政在编人员担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应急办日常工作。
(二)有人员。根据辖区人口、生产经营单位数量、自然灾害等情况配备应急管理专职人员,镇(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应至少配备3名干部专职从事应急管理工作,其中具备执法资格人员不少于2名,镇(街道)应明确2名干部从事政府专职消防队相关工作,人口数量超过3万人或生产经营单位数量超过50家、长期遭受多重自然灾害影响的镇(街道)应当适当增加监管执法人员。
(三)有阵地。有独立办公场所,实行实体化办公。有布置合理的规章制度,有电脑、打印机、执法装备、检测监测等必需的办公设备和装备。
(四)有保障。各镇将应急办日常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管理,做到专款专用、重点使用。
(五)有清单。各镇(街道)应急委主任、副主任要有职责清单和年度任务清单;有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清单;有本辖区内企业安全隐患动态清单。
(六)有检查。各镇(街道)要以“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为目标导向,根据本地实际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开展日常检查和专项督查,并及时登记更新隐患台账;
(七)有培训。定期组织开展相关人员业务培训。县应急管理局每年至少组织2次镇(街道)应急人员业务培训,镇(街道)应急办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村(社区)干部应急管理知识培训。
(八)有队伍。以辖区内可调动的应急队伍力量为基础,组织现有警务、医务、民兵、森林消防、消防站、物业管理、企事业单位及志愿者等人员,组建一支不少于30人的应急救援队伍。
七、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注意事项
一是各镇要按照“健全机构、充实队伍、保障投入、提升素质”的要求,把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配足配强工作人员,同时要加强和完善行政村(社区)应急管理信息员队伍和网格化管理建设,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全县社会安全形势稳定。二是各镇要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的日常管理,认真总结工作中好的做法。县应急管理局将强化督查指导,将各镇应急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工作纳入过程考核范围,加大考核权重,细化目标任务,全力推动全县各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规范化建设。
八、推进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是强机构、强统筹。配强镇(街道)级应急管理机构力量,健全基层应急管理责任制,大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标准化建设。二是拉队伍、重培训。聚焦基层应急管理力量建设,在配足配强上下功夫,加强基层救早灭小的基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村(社区)网格员队伍作用;加大培训力度,以培训赋能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三是强保障、除短板。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各项保障,稳定队伍,切实增强履职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全面打造“除患必先,救援最前,应急为民”的应急铁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