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远离野生菌
野生菌又名菌子、蘑菇,是一种真菌,多长于雨水丰沛、温度适宜的夏季。部分野生菌经烹饪熟透后可食用,但多数野生菌有毒,食用后易发生中毒或死亡。
一、野生菌中毒的症状
野生菌中毒者一般表现为剧烈恶心、呕吐、腹痛等;少数则会有头昏、恶心、呕吐,然后出现烦躁、谵妄、幻视等症状。中毒严重者则会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或导致休克甚至死亡的肝坏死和溶血性的中毒。
二、野生菌中毒的原因
野生菌中毒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误食有毒菌类。野生菌种类较多,但能食用的野生菌仅有三四十种,稍微不慎就容易导致误采误食野生菌中毒。二是未加工至熟透。野生菌即使是可食用的野生菌,加工过程中如果没有煮透煮熟,使毒素不能完全降解,也会引起野生菌中毒。三是受生长环境影响。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如果生长环境受污染或土壤含有毒有害物质,误食这种地方生长的菌类也会引起野生菌中毒。
三、识别有毒野生菌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长虫、生蛆的野生菌无毒。很多剧毒野生菌在成熟后本身会长虫或生蛆。
误区二:掰开野生菌后,断面有乳汁或发生变色的有毒。可食用的松乳菇、红汁乳菇掰开后断面有乳汁,部分可食用牛肝菌断面会发生变色。
误区三:色彩不鲜艳的野生菌无毒。部分色彩不鲜艳、长相不好看的野生菌也有毒,不能食用,如灰色的灰花纹鹅膏、白色的致命鹅膏是剧毒野生菌种类。
误区四:跟大蒜、生姜、银器等同煮,大蒜、生姜、银器颜色未变化的无毒。有毒野生菌与大蒜、生姜、银器等接触不会发生反应,无法判断是否有毒。
误区五: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野生菌无毒。松树附件土壤环境受污染,长出来的可食用野生菌也会有毒。此外,生长在松树林或阔叶混交林的鹅膏菌、亚稀褶红菇是有毒野生菌。
四、如何避免野生菌中毒
(一)防止野生菌中毒最佳办法是不摘不买不吃野生菌,尤其是颜色鲜艳的野生菌,颜色不鲜艳的野生菌也会引起中毒。
(二)不混杂加工食用可食用野生菌,防止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
(三)野生菌必须加工至煮透煮熟,确保野生菌的毒素在高温环境下降解,从而降低毒性。
(四)食菌不饮酒,饮酒不食菌,防止部分野生菌内含有的某些物质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五、野生菌中毒自救方法
第一步:催吐。食用野生菌中毒,尽快在中毒者神志清醒情况下使用手指反复多次进行催吐,减少毒素吸收。
第二步:经过简单处理后,立即将中毒者送往正规医院观察救治,最好携带引起中毒的野生菌样品,便于检定野生菌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
独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年6月23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