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关闭
政务微信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务要闻
心系脱贫 情系百姓——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李建
打印 关闭 【字号:

“我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荣幸,在表彰大会上,我见到了很多战斗在一线的先进工作者,回首望去,我们万万千千的干部、群众,都为脱贫攻坚这场战斗贡献了自己不可或缺的力量。”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独山县麻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面对这一荣誉,李建表示,这个荣誉不仅属于个人,更属于所有扶贫干部。

2016年4月,李建被派驻到百泉镇羊凤村,先后担任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及尖刀排排长;2019年3月,根据工作需要,他来到麻尾镇担任党委副书记兼麻尾村尖刀排排长,2020年11月担任麻尾镇镇长。多年来,李建的工作岗位总在转变,但不变的是他永远奋战在扶贫一线的干劲,以及为扶贫事业倾注的巨大心血。

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证书

李建(左起3)


“人居环境是块‘硬骨头’”

一直以来,李建时刻心系脱贫、情系百姓,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扶贫人的责任与担当。自来到麻尾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面对扶贫工作的“新战场”,他勇于创新、敢于担责,迅速整理、调研、规划,在摸清麻尾镇情况后,立即凝聚全镇各方力量,打造组合拳强力出击,推动麻尾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和群众创业就业三项重点工作迅速开创了新的局面。

“人居环境是块‘硬骨头’。”李建说,作为贵州省“十县百乡千村”乡村振兴示范镇,一直以来,麻尾镇坚持以“村民自治是核心,干部带动是关键,制度建设是基础,党建引领是保障”为宗旨,在各村、自然寨不断建强党小组和组管委,着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共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着力提升乡村“颜值”和居民的生活“品质”,各村寨逐步改头换面,人居环境露新颜、展新貌。

期间,李建结合麻尾镇实际情况,按照“四治四有四清四化”要求,试点先行,带领“麻尾攻坚队”率先打造了董岭村马安组、三棒村麻道组、黄后村麻寨组3个县级示范点,同时启动实施32个镇级精品示范点,并在全镇全面铺开30户以上自然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同时,他还让各村尖刀排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单位,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组长会等方式,让广大党员亮身份、晒承诺,带头参与各项整治工作;通过组管委制定管事章程、环境卫生秩序“门前三包责任书”、村规民约等,规范群众形成爱护卫生环境的好习惯;通过“志智双扶·十比十评”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和示范带动、家风促动等方式转变村民旧观念,引导群众自觉摒弃陋习,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共同推进全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如今,走进麻尾镇泗亭村,主干道路平坦宽敞,乡间田舍一株株绿树错综点缀,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一幅幅多彩的“文化墙”映照其中,村寨“颜值”逐步向好,村民个个喜笑颜开。

“除了每周都会进行大扫除,我们平时也会自觉打扫自家房前屋后,既能活动身体又能提升村寨环境,现在,我们村干干净净的,住起来舒适又开心……”家住麻尾镇泗亭村的村民何金辉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场“持久战”,不可一蹴而就。下步,李建打算以“一看二思三干四比五提升”严要求,切实发挥好组管委职能和党小组监督作用,以形式与内容相结合,带动村寨群众主动加入环境整治。同时,结合各村产业发展再提质,超前谋划布局多彩观光带,干群协力,进一步完善村寨环境卫生、垃圾转运、管护管理等工作,力争尽早实现麻尾镇处处现“美景”。

李建和村里党员聊村环境卫生情况

村民打扫卫生

泗亭村一角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初春,走进麻尾镇三棒村田坝组的精品水果种植基地,群峰之间、薄雾之下,一抹摇曳的绿正铺展于该村的千亩坝区。李建告诉记者,这是三棒村的蜂蜜脐橙种植基地,去年,该基地的首批蜂蜜脐橙喜获丰收,为当地群众发展种植产业增添了不少了信心。

“有了基地,我们不仅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每年还有土地流转费入账,钱包鼓了,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家住基地附近村寨的村民文家鸾放下手中的有机肥,指着面前的一片葱绿高兴地向记者介绍,自己在基地已经干了3年多,栽苗、除草、施肥、修枝、剪叶等她都已十分熟练,成了基地里干活的“老把式”,随着收入逐年增加,自家的好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建告诉记者,2019年,调到麻尾镇工作后,他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该镇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生态环境良好、土壤肥沃无污染,非常适宜水果和药材等产业的发展。

为此,李建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着力优化扶贫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探索扶贫产业发展新路。“为进一步推进产业发展和群众就业增收,我们以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为主抓手,围绕精品水果和中药材两大主导产业,推动完成了蜂蜜脐橙、红美人柑橘、罗汉果、板蓝根等精品水果和中药材的种植。”李建说。

同时,还通过引进贵州丰蜜脐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泉林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落地实施蜂蜜脐橙种植项目,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坝区里建起了共计2000亩的两个蜂蜜脐橙种植基地,致力于生态精品水果品牌的培育和打造,并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产业分红、技术培训、示范种植”等形式带动群众增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效果。

目前,该镇已完成蜂蜜脐橙、红美人柑橘、青柚等精品水果种植40000余亩,罗汉果、板蓝根、白芨等中药材种植10000余亩。全镇17个500亩坝区完成调整88.35%,63个100亩坝区完成调整60.5%,8个50亩坝区完成调整82%。

“现在,我们正阔步朝着产业兴旺的目标迈进!”李建说,今后,麻尾镇将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加强产业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麻尾坝区成为全县高标准、高质量的示范性坝区。

李建与蜂蜜橙种植基地负责人交谈

工人在基地务工


“不返贫才是真脱贫”

“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李建说,为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脱贫群众返贫,他将工作重点放在了群众创业就业问题上,通过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推进有志于现代农业建设的农村青年、农技人员等加入职业农民队伍,提升农民素质的同时,增强脱贫内生动力,以“领头羊”带动当地群众创业就业,从根本上杜绝脱贫群众返贫问题。

独山县远益纺织加工厂负责人何吕良是麻尾镇泗亭村人,也是村里的一名致富“带头人”。2018年以前,他与妻子一直在浙江一带的手套加工厂务工,后来通过村里了解到独山的创业扶贫相关政策,就和妻子买了150余台缝纫机返乡创业。

“一开始,我们规模比较小,主要通过浙江老板给我们发货,我们将机器发给群众进行加工盈收,扣除成本,盈利并不是很高。”何吕良说,2020年,李建通过村里了解了他想扩大创业规模的想法后,就帮助他联系购买了缝纫机122台、多针机5台、裁剪冲床1台,支持他发展自己的加工厂。

“现在,我们从裁布到手套缝纫都是自己加工,按照每双1.2元算,今年预计有300余万元收入。”何吕良告诉记者,在李建的帮助下,如今,自家的手套加工厂已经实现从“粗加工盈利”到“一条线加工”的转变,带动全村群众一起增收致富。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数,要想让群众真正富起来,不光是要大家钱袋子富起来,更是要大家的头脑也富起来。”李建说,近年来,他除了在激发群众创业活力上下功夫的同时,还通过智志双扶、提升农民素质等,不断促进群众创业就业上规模、上质量、上水平,进一步增强群众内生动力,实现群众创业就业“质”与“量”的双提升。

何吕良只是得到李建创业就业帮扶的其中一人,截至目前,通过李建在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上的积极引导,全镇已有农村经纪人25名、致富带头人43名、庭院经济示范户165户、专业技术专家6名,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农村人才保障。

“下步,我们将继续奋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成就,让人民群众真正富起来,推动实现独山2035年远景目标。”李建说,面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这份荣誉,自己将以此为动力,不断提升自己,强化工作能力,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上贡献自己的扶贫新力量。(独山县融媒体中心 柏玉迪)

李建和远益纺织加工厂负责人查看加工产品

在远益纺织加工厂学习手套加工的群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