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近日,走进独山县基长镇秀峰村,山脚之下,村寨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家家门前堆放整齐,户户庭院花满飘香,一个个民宿、农家乐错落有致,村寨的公共空间得到有效绿化、亮化,美丽村庄蜕变“景区”。
坐落在“天洞景区”畔的秀峰村,距县城14公里,是一个传统的布依村寨,文化底蕴深厚,依山傍水,风景优美,独荔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基于优越的资源优势,在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建设过程中,该村依托天洞景区的开发建设,积极引导当地村民兴办特色民宿、农家乐和旅游商店,让当地群众端起“旅游碗”,吃上“旅游饭”,实现各美其美、生态宜居、百姓富裕、乡里和谐的新农村示范点。
石世贵是秀峰村第一批开办民宿的村民之一。
2017年,在政府的引导下、政策的帮助下,石世贵顺利开办了一家集餐饮、休闲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山里人家”民宿。
“随着景区的不断发展和村寨的不断‘蜕变’,我们村民也跟着受益,游客开始从游玩景区住宿转变到体验乡村游住宿,我们家的民宿生意开始越来越好了。”“山里人家”民宿负责人石世贵说,自家民宿现在每天客流稳定,每个月都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生活惬意得很。
在秀峰村,过上惬意生活的不止石世贵一人,同样在2017年开办了“天然居”农家乐的蒙泽琴,每天也是笑容满面。
“我感觉办农家乐很是有趣!每天都能和不同的人聊天,不管是干活还是日常生活都很有乐趣。”蒙泽琴说,家里的农家乐每天都能接到四五桌客人,多的时候能接到二十桌,忙碌的时候甚至需要请厨师帮忙才行。
蒙泽琴说,现在景区发展逐渐向好,不但带动着家里的生意,村寨也变得越来越美,来游玩的人不断增多,除了节假日,日常也有很多游客过来吃饭,“平时我就帮媳妇打下手,我们娘俩自己干,人多了就请厨师,每个月的收入很可观,比在外地打工强。”
“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们除了大力发展民宿和农家乐运营外,还以发展农业综合体验园、文化产业‘旅游+’为方向,有效实现旅游多元化发展。”秀峰村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甘再华说。
藏于村寨之中的“秀峰人的情怀小屋”,便是该村依托秀峰当地文化、历史等元素,建起的“乡愁博物馆”。
走进“秀峰人的情怀小屋”,竹器编织、织布染布挂画、民族文化展示等“文旅融合”项目琳琅满目,充满村落特色。
据悉,这是该村依托布依民族文化,建立完善秀峰特色村寨的乡村旅游举措之一,通过“合作社+企业+农户+社会资本”运营模式,盘活闲置老宅,带动秀峰村实现旅游化发展的同时,增加群众日常收入。
目前,“秀峰人的情怀小屋”已初建完毕,游客随时可以入内进行参观和体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秀峰村依托景区、跳出景区,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统筹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围绕“旅游+农业+工业+康养”的发展模式,流转现有土地种植药用牡丹、桑葚、中药材白芨等,发展为集种植、养殖、旅游、观光、体验为一体的高效农业综合体验园,通过景观化种植打造生态旅游村落,以高效振兴乡村。
同时,通过“政府引导、景区搭台、农户参与”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与周边村寨连片打造,充分开发当地旅游资源,打造标准化、规范化、品质化的特色民宿和地道农家乐,构建吃、住、行、游、学一体化乡村旅游格局,共享增收红利,形成产业发展、群众增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多赢局面。
“目前,我们已建有布依农耕体验园1个,开办农家乐5家、民宿12家、家庭小作坊1个、竹编工艺12家、农特产品展销小超市1家,建有生态污水沉淀池1个。”甘再华说,下步,该村将继续以群众为中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推进乡村旅游,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真正让乡村美起来、群众富起来,同时,将工作经验在其他村寨进行推广,让全村都能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发展红利。(独山县融媒体中心 柏玉迪)
石世贵的“山里人家”民宿
石世贵清理门口座椅
石世贵家的门口一角
石世贵整理床铺
石世贵家的民宿一角
游客在“天然居”农家乐用餐
蒙泽琴收拾餐桌
“天然居”农家乐饭菜
藏于村寨之中的“秀峰人的情怀小屋”
“秀峰人的情怀小屋”一角
“秀峰人的情怀小屋”一角
农业综合体验园一角
秀峰村美丽风景一角
村寨中盛开的向日葵
漂亮的向日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