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近年底,我们总能看到袁忠民在各学校奔波忙碌的身影,正如他所说的:“时不我待,只争朝夕,我会一直坚守初心与使命!”
2020年4月,广州开发区外国语学校科研处主任袁忠民作为独山教育帮扶组长,与另外五名教师一起从广州来到独山,挂职独山县教育局副局长,肩负起了帮扶独山教育工作的重任,描绘出了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最温暖的底色。
守初心,以身作则带好头。1972年出生的袁忠民,1995在年陕西师范大学数学教育专业毕业后,在广州市开发区外国语学校任数学教师,2003年中山大学公共管理MPA在职研究生毕业,历任年级长、教务处主任、科研处主任,有着丰富工作及教学经验的他作为独山教育帮扶工作组组长,带领独山县教育帮扶小组的五位干部,深入基层,扎实高效的开展工作,架起了广黔同心、携手同行的友谊桥梁,传递两地之间的教育扶贫与人才帮带。
本着“黔南所需,广州所能”的原则,他全力助推广黔教育在独山县的结对合作,截止2020年8月底,已经实现了中小学和特殊教育“一对一”结对帮扶全覆盖。
8月25至27日,袁忠民牵头组织联系了黄埔区知明学校与独山县沁元学校进行结对签约,杨业斌校长代表知明学校向沁元学校赠送了结对子名牌,同时知明学校还带来了学生精心准备的绘画和手工等纪念品。签约仪式后,双方就特殊教育工作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活动,还共同探讨了移民安置区鄢家山黄埔幼儿园在内的三所幼儿园的对口帮扶工作。随着教育帮扶工作的深入,在全体教育各界和爱心人士的努力下,移民安置区的幼儿园将成为硬件环境优美且教育水平一流的明星幼儿园。
新模式,教育帮扶气象新。“所有的帮扶总是暂时的,所有的支教总会结束,关键在于增强贫困地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造血功能。”袁忠民说。
他总在思考,自己离开后,能为这里留下些什么。于是,他带领团队实地考察,结合广州的先进教育理念,对县内的中学办学情况逐一了解,并对学校存在的问题把脉问诊;他还多次下乡了解各乡镇中小学的办学情况,不断将新理念、新方法带入基层的教学科研工作中。至今,形式多样的示范课、研讨课、引进教育名师开展讲座、广州各学校赴独山结对子学校帮扶等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信息化时代,袁忠民积极探索着教育帮扶的新模式,力所能及地推动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的改变,他集结优质师资力量,牵手广州市黄埔区怡园小学,利用远程信息教育平台,在独山县第六小学,代表贵州黔南进行广州、新疆、西藏、贵州等四地六校“美美与共”主题的远程教学分享活动,让师生不用去到广州,就能实现线上学习。
5月24—6月10日,袁忠民参加了广黔合作“组团式”帮扶黔南州教育的视导工作,视导检查了黔南州长顺、惠水、平塘、独山、三都5个县,共计10所高中的办学情况。此次视导是广黔合作“组团式”教育帮扶的重点工作,对教育教学管理做了较为详尽的调研,并针对各学校的办学情况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积极地社会影响,为黔南州的高中教育改革提供了卓有成效的帮助。
担使命,广州经验“星火燎原”。借助广州“组团式”帮扶黔南州教育平台,在全体教育帮扶工作组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广州市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管理模式、培养办法等如“星星之火”在独山教育大地上熊熊燃烧,独山师生深受鼓舞、坚定信心,不断破解难题、反思进取、开拓创新、硕果累累!
2020年独山兴农中学共有4名学子考入清华大学,独山县实现黔南州中考“六连冠”;独山高级中学借助广大附属实验学校的办学经验,成立了高中特色班,目前该特色班的期末联考总平均分稳步上升;全县高中一本、二本上线率逐年攀高,进入黔南高考第一方阵,教育改革已被独山百姓评为“独山最为成功的改革”,教育教学质量领跑黔南州。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凝心聚力,整合团队力量,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加快教学教育工作的发展和提升。”袁忠民坚定的说。
自4月踏上独山这片热土以来,袁忠民一直坚守岗位,经常利用假期调研考察、加班工作,直至7月底各中小学放假,才请假探亲。8月16日,又提前返岗,积极投入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中,在他的带领下,小组的五位支教同志陆续提前从广州返校,为新学期开学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200多个日夜,袁忠民在本职岗位上履职尽责,积极作为,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