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关闭
政务微信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政务要闻
立足三尺讲台 育桃李满园——访全省先进工作者张银华
打印 关闭 【字号:

“站在台上领奖时,我感慨万千,心里想着决不能辜负这份荣誉,今后将继续带领教师们立足三尺讲台,育桃李满园,为独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在贵州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后,获“全省先进工作者”称号的独山第三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张银华激动地说。

工作中的张银华

荣誉证书和徽章

2016年,张银华从广东省广州市广大附属实验学校到独山三中支教,任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这一干就是四年。工作中,他与学生同吃同住,每天巡查教学楼不少于两次,每学期不定期听课不少于30节,经常与教职工、学生们谈心,听取他们的心事和意见,不断改进管理模式,让全校师生从他身上感受到了勤勉奉献、踏实肯干的力量。

到任后,他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严谨治校、开拓创新、扶贫扶智、慈善办学,通过引入发达地区先进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开展教育科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义务教育领域中辛勤劳作、大胆探索,短短四年时间,使独山县第三中学成为黔南州教育战线的佼佼者。

校园一角

党建引领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为学校的党总支书记,张银华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武装头脑,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保持思想与行动高度一致,理论与实践高度统一,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永葆共产党员政治本色,引领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首先从组织建设抓起,这是张银华的第一想法。为此,他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党组织建在年级部,年级组长担任支部书记,教学能手担任支部委员,共同参与年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实现了基层年级组党政领导“一肩挑”,年级建设和党的建设“一体化”,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支部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共频共振”,也使党建工作更加贴近教育教学实际,更加贴近师生工作学习,有效解决了支部工作和年级工作“两张皮”现象。

张银华想尽办法,将党建工作融入校园管理的各个方面,不管是选人用人、制度建设、教学质量,还是素质教育、师德师风、师资水平等方面,他始终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同时,狠抓全体党员的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学校总支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作用,通过定期举行支部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全校教职工大会、教师例会、班主任工作会、升旗仪式、参观红色革命纪念馆等活动,对全校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倡导教师做“四有三者”好老师,教育学生童心向党、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在全校上下凝聚了一股积极向上、阳光激情的正能量。

宣讲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召开支委会

巡视校园

荣誉墙


创新管理 教学质量节节攀升

独山三中原本的师资力量、学生素质水平都不差,张银华到任后,立足这一基础,把发达地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三中实际相结合,提出“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开创了集体备课、青蓝工程、第二课堂、“十个一”特色、教师动态化管理、少年军体班等特色教育模式,教学质量节节攀升,成为省内知名学校。

在一系列改革下,张银华要求教师们必须具备“质量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大力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会,打造精品“导学案”,确保每个班的学生都能享受同等质量的教育,在校园内形成了全方位抓质量、分层次创特色、依个性促发展、多元化育人才的良好氛围。

“通过集体备课,让我们这些年轻教师受益良多,从老教师的备课中学到了不少知识点,使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迅速提高,真正达到了资源共享的效果。”该校语文教师张信对集体备课赞不绝口。

同时,张银华也要求学生们具备“健康意识、品德意识、学习意识、安全意识”,开设书法、剪纸、刺绣、舞蹈、武术、围棋、象棋、时事热点论坛、校园电视台等“第二课堂”,开展文化艺术节、主题踏青、徒步拉练、中考喊楼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启迪学生们的才智和灵性,发挥才艺和特长,释放激情、彰显个性,培养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经过系列改革,独山三中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成效显著,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师德师风口碑良好,特色文化逐步形成,教研教改创新突破,校风校貌激情活力,先后涌现出省级骨干教师5人、名师2人、优秀教师1人、特级教师1人,州级优秀教师2人、骨干教师30人、教育学会会员3人、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兼职教研员5人。教学质量成效显著,连续六年中考成绩稳居全州第一。

参加第二课堂

集体备课

校园电视台开展活动

高效课堂

教育扶贫  精准助力脱贫攻坚

“自从来到三中,学校给我减免了学杂费、住宿费、书本费,每个月还给我补贴生活费,现在我们三姐妹都在三中读书,我们都很有信心能够考上好大学,帮助家庭摆脱贫困,回报社会。”在该校就读高二的吴大连是贫困学生,在三中读书,既享受了国家教育扶贫政策和营养餐补助,还得到了学校的特别“关照”,每天都能安心学习,现在两个妹妹分别在读初二、初三,也享受了好的政策,一家人对以后的日子充满希望。

张银华深知扶贫先扶志,教育是摆脱贫困的根源。自脱贫攻坚号角全面吹响以来,他便制定了结对帮扶“不放松”、校农结合“不走样”、春风行动“不懈怠”、校内帮扶“不吝啬”的“四个不”要求,将脱贫攻坚工作落于实处,取得实效。

结对帮扶“不放松”,组织全校教师参加结对帮扶工作,每位教师帮扶4户贫困户,派出7位教师到基层驻村,除此之外,还组织全体党员和教职工对300多名贫困学生进行结对帮扶,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入户走访,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辅导学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活信心和学习成绩。

校农结合“不走样”,张银华认真贯彻落实“校农结合”政策,优先与贫困村、贫困户签订采购协议,购买他们的家禽、蔬菜、鸡蛋等农产品,既保证学校生活物资正常供应,也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实现互利双赢。

春风行动“不懈怠”,积极响应省教育厅“春风行动·扶智荔波”工作会议精神,选派优秀教师帮扶荔波县佳荣中学,在2018年首年帮扶中,该校中考综合指标从荔波县倒数第二跃居全县第一,实现历史性大跨越。

校内帮扶“不吝啬”,在教育扶贫过程中,张银华始终谨记要帮扶好本校贫困学生,多次带领校班子深入贫困学生家中了解实际困难,并根据实际对贫困学生进行分类帮扶,组织全校师生举行爱心捐款,2016年以来,累计捐款近20万元,资助了近50名特困生。同时,学校每年减免贫困学生相关费用120余万元,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

张银华说,“十四五”期间,他将把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独山三中办成社会需求、文化多元、独山特色、人民满意的学校。(独山县融媒体中心  覃祺)

与吴大连三姐妹谈心

看望驻村教师

捐助特困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