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县地处贵州最南端,与广西南丹县接壤,是贵州省和大西南进入两广的重要通道,素有“贵州南大门”、“西南门户”之称。这里山水秀丽、四季如春、物产富饶,自古居住着布依、苗、汉、侗、毛南、水、壮等12个主要民族。各民族团结融合,世世代代在这块沃土上繁衍生息,他们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非凡的智慧共同辛勤耕耘,勇敢开拓,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2020年独山县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独山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自己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特点。传统节日有“六月六”“四月八”“洗澡节”“端节”等,在这些传统节日活动中,民歌对唱、花灯嬉闹、斗牛赛马、耍龙舞狮等民族活动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独山花灯是贵州南部花灯的发源地,被国家授予“花灯艺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
独山的少数民族都保持着他们淳朴的民族习俗,在饮食、服饰、居住、节日、礼俗等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布依族还保留自己的语言当地称“蛮话”,水族保留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当地称“水话”“水书”。在饮食方面,各少数民族尤爱食用酸味,形成久负盛名的民族食品“独山三酸”——独山盐酸、独山虾酸、独山臭酸。在衣着装饰方面,各少数民族一般衣着蜡染、马尾绣等方式加工过的家织土布,佩戴银制饰物,看上去光彩夺目。
以民为本,可以固邦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独山自古多民族,中华民族是一家。在中共独山县委、独山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共浇团结、和谐的民族之花。随着历史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这朵民族之花将会越开越美丽,越开越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