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县城地摊经济规范化管理的建议收悉,现对提案提出的问题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独山县县城地摊经济规范化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建议!
一个城市的烟火气和生机,离不开柴米油盐的民生考量,也离不开繁华喧闹的市场和地摊。地摊经济的发展既能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也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县城区流动摊主随意占道经营的行为会影响周边经营秩序、人车通行环境和市容市貌,如何妥善安置流动摊显得尤为重要。
您提出的“一是为强化管理,管理规范,地摊业主采用办证制或登记备案制管理,部门管理要加强。如城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对违法和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依法整治,严惩违法行为。二是规范实行分类别分区域划指定营业地点便于统一管理,规范夜市或县城市场地段,既可以保证人流量,又不影响市容市貌,不会导致交通堵塞,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进行有效监控。摊位执业人员了解有关地摊经济经营的法律法规;社会、学校等组织做好宣传,以提高消费者和经营者的素质。三是涉及相关部门(城市综合执法局、食品监督管理单位)需加强监管,不定期对摊位进行产品质量进行抽检。四是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良好县容县貌。五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合理的经营时间段,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制定摆摊和收摊,这样做既方便群众,也不会扰民。”的建议,我们已在逐步规划落实。
为逐步推进县城地摊经济规范化管理,县综合行政执法局高度重视,积极了解委员意图,认真办理提案。一是制定计划。制定了便民疏导点工作方案,组织开展摸底排查工作,了解县城区流动摊基本情况,掌握流动摊贩数量、经营类别、经营习惯、安置意愿等情况,并建立工作台账,共摸排流动摊111个。二是广泛宣传和征求意见。组织一线执法人员在日常巡查整治工作中宣传增设便民疏导点事宜,同时2次召集县住建局、井城街道、社区、物业等相关部门及群众代表,召开增设便民疏导点座谈会,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三是严选点位。一线执法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寻找可增设便民疏导点位的区域,初步筛选点位21个。我局联合县文明办深入街面实地调研,并召开会议充分讨论,以保证人流量、不影响人车通行和商户经营、可有效监管作为便民疏导点主要考量因素,经过动态调整后,留存点位16个。截止目前,已在北集路、盛世风景小区、中央城小区、市场路、步行街、西门路、合力超市周边、贵州银行前、商会大厦售楼部前、秀山商城通道、赶集市场后门、京都国际等地设置便民疏导点16个,可容纳流动摊120余个。四是规范经营。根据流动摊类别规划全天摊位和潮汐摊位,将小吃摊、菜摊、水果摊、车载水果摊、小百货等流动摊引导至相应的便民疏导点规范经营。如:将油烟类的夜市烧烤摊安置到神河广场旁空地,小百货安置到步行街内等。根据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每日17时30分后开放县城核心区夜市地摊,引导流动摊在不影响消防、人车通行条件下,在中南广场周边规范设摊经营,并督促做好环境卫生工作。针对长期入驻便民疏导点规范经营的摊贩,给其发放便民经营服务卡,并签订《规范经营承诺书》,并引导食品类摊主办理健康证。截止目前,已发放便民经营服务卡9张,签订《规范经营承诺书》37份,神河广场夜市烧烤摊已全部办理健康证共9份。五是强化管理。本着“放开不放任,便民不扰民”的工作原则,以网格责任制强化日常管理,积极引导流动摊入驻便民疏导点,督促食品类流动摊主办理健康证,并由住建环卫部门负责做好日常清扫工作。对随意占道经营等违反相关规定的流动摊,以“第一次现场宣传引导,第二次观看规范经营宣传片教育提醒,第三次实施行政处罚”的流程进行整治,2024年以来,整治流动摊7125起,其中观看宣传片教育提醒6次,行政处罚1起,其他均以现场责令整改完毕。同时加强与小区物业联动,强化管理小区内的便民疏导点,小区物业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做好日常巡查与监督。对未经批准,擅自设置的便民疏导点,依法取缔。
通过以上措施,街面大部分流动摊已得到妥善安置,街面经营秩序大幅改善,县城区地摊经济逐步规范化管理。
下一步,我局将联合协办单位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持续考察、增设便民疏导点,做好已设点位的维护和优化。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由住建环卫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便民疏导点周边投放垃圾桶,督促流动摊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切实营造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二是建立健全城区便民疏导点日常管理、执法查处、监督考核工作体系,做好日常宣传和引导,积极引导流动摊入驻便民疏导点规范经营,更好的满足群众的摆摊需求。加大巡查整治力度,对于违反相关规定且不服从管理的摊点,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实施行政处罚。三是积极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持续加大对流动摊贩的日常巡查检查和执法力度,开展联合执法对产品质量进行抽检,加大查处经营“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超过保质期食品等违规违法行为。
初审:柏绍旗
复审:潘光龙
终审:陈 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