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近委员:
非常感谢您对独山县卫生健康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您提出的《关于民族民间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民族民间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数千年的医学智慧和实践经验,传承发展民族民间中医药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民族民间中医药在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在慢性病、亚健康调理和养生保健方面效果显著。发展民族民间中医药有助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
一、我县中医药传承发展现状
(一)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情况
2025年,我县通过对村卫生室村医开展刮痧、拔罐、中药熏洗、穴位敷贴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规范和提高村卫生室村医中医药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通过中医理论、诊断、治疗方法和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防治,针对基层常见的疾病,传授相应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我县村医158人到场参加培训。通过培训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服务优势,满足基层百姓“简、便、廉、验”的就医需求。
(二)中医确有专长认定情况
许多民间中医掌握独特疗法(如祖传秘方、特色针灸等),但因缺乏正规学历,难以取得医师资格。为解决民间中医合法行医问题,弥补民族民间中医人才缺口,中医确有专长考核认定为其提供合法行医渠道。取得《中医(专长)医师执业证书》者,即可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以个人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从事中医医疗活动。2019年来,我县共有3名民间民族医药能手通过省级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2025年我县有2名民间民族医药能手参加贵州省中医确有专长资格认定,待通过认定后,经验丰富的中医从业者加入我县中医药传承发展体系,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
(三)基层中医药服务建设情况
我县中医馆将紧紧围绕“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实现脱贫地区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刚性约束性指标,在现有的基础上,认真摸索,结合实际,有针对的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扩展中医理疗工作,以便更好的为基层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目前我县域共有8个镇中心卫生院,每个镇卫生院均设置有中医馆,每个中医馆都均配置有至少1-2名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
二、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一)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不断挖掘民间民族医药确有专长人员,力争到2025年底,我县通过省级中医确有专长人数达到5人。同时县中医医院结合实际努力创建“中医药人才培训基地”,继续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教育工作,加大中青年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形成一批县级中医药人才骨干队伍。
(二)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县中医医院作为贵州省中医药适宜技术示范推广中心(基地)。积极为基层医务人员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会,提高乡村两级医护人员中医药基本知识和中医适宜技术服务能力。
(三)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我县中医医院通过一院两址(医院和康养分院)服务模式,建立康复医学科和儿童康复科、治未病科和民族医学科,从注重疾病治疗转向同时注重健康维护,积极宣传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探索集预防、治疗、康复、个人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将“以病人为中心”贯穿于医疗服务各环节,提升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适老化、适儿化水平。
三、弘扬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
根据《中共独山县委独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将中医药文化纳入全县文化发展专项规划。各医疗卫生机构推进中医药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景区、进机关”。促进中医药与文化、体育、旅游、演艺等有机融合,设立中医药文创园区。逐步形成具有本地鲜明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提升社会认可度。
下步县卫健局将根据《中共独山县委 独山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作要求,不断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逐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做好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构筑中医药文化宣传阵地,满足老百姓健康养生需求。
再次感谢您的建议,希望您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县卫生健康事业改革与发展!
初审:罗遵龙
复审:莫兴文
终审:徐琳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