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县各部门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财政运行总体平稳向好,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收入任务,全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一、201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4,971万元(附表1),同比增长12.37%,完成预算的104.9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6,233万元,非税收入完成8,738万元。上级下达我县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及税收返还77,271万元,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242万元。上级下达我县专项性转移支付资金142,693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资金收入110,636万元,调入资金16,853万元(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4,07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199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984万元以及其他资金调入11,597万元)、上年结转结余566万元,收入合计392,990万元(附表3)。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1,694万元(附表2),同比增长18.76%。加上上解省州支出3,672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资金支出91,601万元,安排县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992万元、结转下年安排支出24,031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资金19,035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4,996万元),支出合计392,990万元。收支相抵净结余为零。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政府性基金收入66,139万元(附表3),同比增长33.63%,完成预算的197.56%(其中:土地出让金收入64,740万元、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收入227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467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705万元)。加上上级补助487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资金收入37,140万元,上年结转结余148万元,收入合计103,914万元。
政府性基金支出103,456万元,主要用于支付土地征拆成本、专项债务利息、县城路灯电费及污水和垃圾处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资金支出32,377万元,调出转入一般公共预算199万元。收支相抵,结余458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020万元(附表3),同比增长2%,完成预算的102%。上年结余结转65万元,收入合计1,085万元。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085万元,主要用于解决县国有企业改革历史遗留等问题101万元,调出转入一般公共预算984万元。收支相抵结余为零。
(四) 地方性政府债务管理。一是债务限额。2017年,省批我县政府债务限额为81.9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66.46亿元,专项债务15.45亿元。二是债务余额。2014年末,我县债务余额为79.9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64.48亿元,专项债务15.45亿元。2017年,通过置换债券转贷资金置换后,年底余额应为8.15亿元。三是置换情况。2017年,我县获省财政下达的政府置换债券转贷资金14.78亿元,已用于置换存量债务12.4亿元(其中:一般债务9.16亿元,专项债务3.24亿元),结转下年安排支出2.38亿元(其中:一般债务1.9亿元,专项债务0.48亿元)。
二、2017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聚焦精准扶贫,强力保障全面小康建设
一是加强脱贫攻坚工作,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35亿元,用于金融扶贫、“五个一批”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安排资金2,214万元,完成1859户农危改及“三改”工作;紧紧围绕教育精准扶贫,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安排教育扶贫资金504万元,确保“应免尽免,应助尽助”,惠及学生2133人;投入8,157万元资金,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964户, 惠及8157人,并妥善解决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子女1475人就学问题;建档立卡贫困生态护林员增加到2000人,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投入农业产业扶贫项目资金4,343万元,覆盖贫困户18029户, 稳步推进我县农业产业扶贫。二是安排“特惠贷”风险补偿金1,500万元及“特惠贷”小额贷款贴息资金1,545万元,实现5000多户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以上。三是支持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向上争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2,000万元,实现了 20个出列村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确保了“空壳村”按期脱壳。四是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政策精准性,发放各项涉农补贴7,816万元,惠及农户68218户。五是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6,740万元,完成硬化通组及串寨路359公里。完成21个出列村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建成一批“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进一步填补、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六是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看病就医“四重医疗保障”救助工作,2017年支付救助资金1,116万元,救助29366人次。七是投入农村电子商务建设资金1,500万元,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让电商扶贫惠及更多贫困群众。八是加快小康水建设,投入1,500万元,实施安全饮水补短板工程235处,使农村饮用水质达标率达72%。
(二)创新支持方式,助推产业升效提质
一是注重扶持和培育财源主导产业,企业活力初步显现。 设立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引导资金6,000万元,工业企业纳税增长快速达70%,突破2.2亿元大关。认真落实县招商引资、“三去一降一补33+10”等政策助企业降成本6,265万元。及时补助企业电价补贴、科技专利等资金累计652万元,有效地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带动作用,整合涉农资金安排产业引导金1.17亿元, 撬动社会及金融资本10亿元,投入脱贫攻坚产业及基础设施建设,带动脱贫项目持续发展,贫困户收入长效增长。三是稳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积极向上争取2,284万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农业产业经营化项目,实现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四是设立旅游发展资金2,000万元,旅游融资17.1亿元,并围绕“休闲宜居城市”定位,打造“一镇一特三景”,有效推进景区景点,实现净心谷、天洞等重点景区一期开放运营,城镇旅游呈井喷式增长。五是投入财政资金8,928万元,引导社会资金投入25.1亿元, 全力支持路网建设,完成交通大会战公路建设178公里,组组通公路184公里,旅游公路40公里,实现“外联内畅、通镇达村、物畅其流”的公路网络,加速了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六是投入科技专项资金45万元,助力科技发展,独山县通达投资有限公司获批2017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七是深入实施“3个15万元”政策,支持各类型企业健康发展。
(三)推进财政改革,增强发展财力支撑和动力
一是把改革寓于整体财政工作中,着力提升财政收入质量。籍多年积淀的经济强劲之势,与财政互促共生,打实收入,提振了可用财力成色。主要体现为非税收入降至今年的19.43%,质量排全州之首。二是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改革,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用足税收政策,助力企业发展轻装上阵,2017年,共减免各类税金7,707万元。规范涉企收费,严格执行国家取消、停征、减收等规定。近年来我县取消、暂停征收、调减收费标准以及有条件减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至年末已达23项,2017年降费(基金)规模为415万元,较好的落实了国家为企业降费减负的优惠政策。三是严格执行清理存量资金制度,并将这一制度与部门(单位)预算编制挂钩、与支出进度考核通报机制相结合等,形成盘活财政存量资金长效机制。2017年,对检查及自查出的部门结余和两年以上结转结余资金8,910万元,已全部收回,并统筹安排使用,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四是按照“财随事走、相对独立、分灶吃饭、自求平衡”和属地征管的原则,在目前园区执行的15个税种中,按最高80%,最低50%分成给区(镇),确保区(镇)有稳定收入来源,赋予区镇独立的财政权,进一步激活其动力,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和理财的能动性。五是建立健全PPP工作保障机制,稳步推动我县政府和社会资本(PPP)工作。规范实施做好PPP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机制,目前,我县列入财政部PPP项目库的项目共19个,总投资245亿元,涉及交通、旅游、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已通过“一方案、两报告”论证(项目实施方案、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物有所值评价报告)的项目有共6个,涉及金额102亿元。五是支持平台公司整合和转型升级。为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融资力度,将原有平台公司按不同功能定位整合为国投、交投等十大集团公司,计划用两年左右的时间逐步实现主体集团化、管理规范化、经营实体化、运营市场化,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优化支出结构,持续推进民生福祉提质向好
一是按照五个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整合各类资金投入1.35亿元,教育招商引资资金7.81亿元,融资2,000万元,进一步助力优化教育布局调整,持续强力重点打造教育“三名”工程,第三中学实现全州中考”三连冠”,4名学生考进清华、北大,独山教育知名度在周边县、省内显著提升。二是支持加快完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促进这一惠及全民的体系构建更加公平和可持续健康运行,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安排1,883万元资金,确保公共卫生服务有效落实和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有效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深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农民参合率达99.33%,全年共计支付医疗基金11,651万元。
三是精准实施社会救助。全年发放城市低保金1240.18万元,发放农村低保金2699.63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649.29万元;四是投入社保资金23,025万元,推进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2017年共发放企业职工养老金14,938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18,474万元。五是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支出38,996万元,完成城镇棚户区改造10382套,建成公租户1895套, 市民居住条件持续改善。
(五)强化监管问效,大力规范财政运行防范风险
一是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强化预算约束;及时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预决算及“三公”经费,提高预算执行的公开透明度;二是加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切实开展内控评价,积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三是持续推进绩效评价工作机制运行,加大评价结果运用,推动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四是制定了债务管理、债务化解等一系列制度,通过核销部分存量债务2.03亿元和PPP转化31.22亿元做小分子、完成国有土地出入收入6.47亿元做大分母,将综合债务率降到120%以下;通过政府置换债券转贷资金置换,存量债务项目平均年限由3.12年拉长到4.7年,平均利率由13.55%降为3.1%,实现了展期降息,进一步缓解了我县债务压力,降低债务风险。五是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与不定期的开展扶贫资金及会计信息质量等工作检查,全力查处财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一些屡查屡犯的“微腐败”问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县财政运行总体平稳,财政改革稳步推进,改革成果亮点纷呈,财政对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支撑活力竞相迸发,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及代表委员们严格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各部门以及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和财政改革发展仍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与困难挑战,如:各项事业发展中的资金需求和减税降费政策带来的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不断加大,政府性债务到期还本付息和资金统筹安排使用机制有待完善,收支结构有待优化,绩效管理和信息公开力度有待加大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继续努力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