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关闭
政务微信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 > 民族宗教
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共同构筑精神家园 在广大青少年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打印 关闭 【字号:

近年来,独山县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注重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增强“五个认同”,在广大青少年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以民族团结创建为抓手,促进民族教育发展

独山县在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中,将全县中学、职业学校全部纳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学校,一是以教育公平为宗旨,深化教育改革。按照“一强二基三名四化”的工作思路,全面更新办学理念,提高民族地区办学质量,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公平,让每个少数民族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强化科学管理,深化教育科研,推进特色发展,顺利实现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和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工作目标,有效推动民族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二是优化布局调整,推动民族教育快速发展。近几年来,独山县在“小学分散,初中集中,高中聚集”的办学思路指导下,采取“撤、并、改、建”相结合,对全县学校实施布局调整,目前已将全县初中学校撤并为5所,小学撤并为43所,全力整合办学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创造性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让学生“住在学校、吃在学校、学在学校、乐在学校”,学生由“有学上”,向“上好学”发展,有效提升了民族教育的质量。2015至2022年,独山县初中教学质量连续6年蝉联黔南州第一名。2020年中考和高考再创辉煌:多项指标名列全州第一;二是高考600分以上60多人,稳居全州县(市)榜首,开创了“十三五”民族地区教育工作新局面,加快了推进建设贵州教育强县进程。三是加强师资建设,充实民族地区教师队伍。为了进一步提高民族教育水平,近几年来,独山县多措并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和农村教师队伍保障机制,共招聘教师400余人,有效补充和稳定民族地区师资力量。建立教师培训机制,落实教师培训经费,通过专家引领、联合办学、远程培训、挂职锻炼等各种形式,共谋促进我县民族教育发展工作。引进海安优秀教师融入到学校指导民族教育发展之列;分批次将校长、骨干教师选送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知名院校参加培训,为全县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师资力量和人才保障。先后涌现出了张明声、韦自才、张弥等一批国家级、省州级名师。

二、以民族文化进校园为抓手,在广大青少年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文化进校园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我县通过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学习、传承民族文化的热情,进一步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增加学生对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一是加强师资培训。大力开展民族文化师资培训。开展独山花灯进校园师资培训,共培训200余人次。支持各学校安排适当课时,鼓励学校开展校园文化汇演,在各学校建设文化长廊,将独山县优秀传统民族文化放在文化长廊中,让学生了解、学习优秀传统民族文化,鼓励教师开展民族文化课题研究。支持学校外聘教师开展校园指导工作。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第四中学、麻尾小学、狮山民族小学进行莫家大歌、响篙舞、布依山歌、武术、水族歌舞等培训。

二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国家级名录1项,省级名录4项,州级名录5项,县级名录20项。我县在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与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相结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宣传。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开展独山花灯、独山愿灯、麻尾布依族山歌、莫歌、响篙舞、布依族猫叉、盐酸菜制作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版巡展,提高广大学生对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基地。在狮山民小开展花灯、莫歌、响篙舞进校园,在第四中学、麻尾小学开展麻尾布依族山歌、布依族猫进校园工作,在温泉小学开展马尾绣、水书、水族歌舞进校园工作,在第一、第二、第三小学、下司小学开展独山花灯、愿灯进校园工作,安排资金支持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

三是一校一特、百花齐放。鼓励各学校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特色,重点打造特色民族文化进校园项目,做到每个学校都有一至两个特色鲜明的精品项目。初步形成一校一特、百花齐放的格局。

独山县狮山民族小学长期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独山花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莫歌、响篙舞等作为民族文化进校园的主攻方向,聘请民间艺人到学校担任民族文化进校园校外辅导员,学校教师积极深入莫歌、响篙舞流传地区收集相关资料,完善民族文化进校园教学方法,取得显著成绩。一代代布依族莫歌、布依族响篙舞小传承人正在茁壮成长,多次代表独山县参加省州民族文化进校园比赛并取得很好的成绩,代表独山县参加彩贵州文化艺术节非遗展示篇独山周末聚活动表演非遗项目,为省城和外地游客带来一场精彩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视觉盛宴。多次受邀请到广州、深圳等地表演。

黔南州水族文化进校园示范学校——玉水镇中心小学温泉分校,以水族文化为特色,坚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校教师31人中,有11人兼职从事水族舞蹈、水族古文字书法、马尾绣、水族民间歌曲等水族民族文化收集、整理和教学,在各班级成立水族传统文化兴趣小组,多次参加县、州民族文化进校园比赛获得大奖。

第四中学、麻尾小学将当地《古游》等布依族山歌、猫叉等武术舞狮、布依族剪纸等引进校园,聘请当地民间山歌高手、民间武术师傅、民间艺人到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学,组织不同兴趣的学生学习各种民族民间文化,组织学生文化团体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民间文化兴趣,增强学生自豪感和自信心。

第一、第二、第三小学、下司小学坚持开展独山花灯进校园,学生课间操以县统一编排的花灯操为主,让每个学生都掌握花灯步法、基本花灯扇动作。

四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学生“五个认同”。独山县在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中,重视与民族团结教育相结合,与“五个认同”教育相结合,2018年以来安排17万元资金,用于学校大力开展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知识四项教育,通过专题讲座、民族民间文艺表演等形式,让广大青少年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民族团结教育,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一步增加我县广大青少年的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五个认同”,在广大青少年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初审:白贤凯

复审:黄丽丹

终审:李  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