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18时许,独山县第三小学,吃过晚饭的孩子们结伴奔向学校的多功能厅。
“快点快点,马上要开演了,今天晚上看《闪闪的红星》,听说这个电影可好看了。”六年级(2)班学生吴笑姒一边给同伴介绍今晚的影片,一边催促着同伴跑出了小碎步,朦胧夜色中,红扑扑的笑脸上写满期待。
自今年秋季开学以来,星期一晚上看电影,成为吴笑姒和同学们每周最期待的事。
此时,入口处贴着“校园影院”的多功能厅里,值班老师们引导同学间隔有序入座;座位上,孩子们一双双大眼睛盯紧着大屏幕,翘首以盼。
“我们校园影院开设不久,很受孩子们欢迎,今天是开设以来的第二场电影。”看着满是期待的孩子们,独山县第三小学副校长韦仁丽的脸上写满宠爱。
据悉,独山县第三小学是一所易地移民搬迁寄宿制学校,其中,住校学生155人,多为父母不在身边、长期缺少亲人陪伴的留守未成年人。
19时整,电影开演,孩子们纷纷正襟危坐,屏幕斑斓的光,映进孩子们清澈的眼眸。
“这些孩子从独山各个镇村搬迁到县城,课余生活相对单调、枯燥,其中的很多小朋友此前从未走进电影院看过电影。”韦仁丽说,学校一直在探索,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融入新环境,呵护他们健康成长。“双减”政策实施后,该校在做好作业量“减法”的同时,创新手段做“加法”,今年秋季开学起,利用多功能厅给155名住校生开设校园影院,丰富住校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挑选了很多感染力强、适合孩子们观看的红色经典电影,希望孩子们在观影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看了一眼排片单,韦仁丽说,每周一场电影,不仅充实孩子们的课后时光,更是种下红色种子的过程,在寓教于乐的观影中引导孩子铭记历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并把从电影中的所得、所获转化为努力学习的动力。
“我要像潘冬子一样坚强、勇敢,努力成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接班人……”电影刚结束,稚嫩而坚定地声音传来,吴笑姒正跟大家分享着自己的观后感,屏幕的光映在她水汪汪的大眼睛里,照在胸前红艳艳的红领巾上。
在老师们的组织引导下,孩子们争先恐后发言,激动地分享感受,自信地憧憬未来,立下争做时代好少年的决心……此时,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闪闪的红星,发出的光穿透校园影院的玻璃窗,照向星空。(贵州日报 莫宇)
学生有序走进该校校园影院
学生在该校校园影院观看电影《闪闪的红星》
学生在该校的校园影院观看电影
认真观看电影
孩子在分享观影体验
老师在电影结束后引导孩子进行交流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