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长期以来,在独山许多行业及领域的重要岗位上,总有这样一批可敬可爱的优秀工作者,他们爱岗敬业、锐意进取,他们开拓创新、敢闯敢干,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独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贡献力量。
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即日起,独山县融媒体中心推出【独秀人才】专栏,为大家集中讲述各领域优秀人才在火热实践中经风雨、壮筋骨、练绝技、担重任的动人故事。
春日时节,百花盛开。记者驱车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独山县基长镇江寨村的贵州苗小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蜂基地,一座座彩色小“别墅”蜂箱错落有致地摆放在绿水青山间,小蜜蜂在箱门前进进出出,热火朝天的酿制“百花蜜”。春风拂过,香甜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
“别墅”前,一位年轻小伙打开其中一个蜂箱,小心翼翼地拉出一个蜂巢,观察蜂情、调整隔板……仔细察看蜜蜂的生长和酿蜜情况。这位年轻小伙叫杨程,是贵州苗小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养蜂基地的负责人,2016年开始蜂蜜养殖的他,如今养蜂已有7年。
“以前养蜂都是依靠父辈积累的土方法,规模小、产量低,很没有前景。”杨程说,2016年,他开始从事蜜蜂养殖,养蜂初期,他便引进了100箱蜜蜂进行活框养殖,用这种老方法养殖,一年下来仅仅能获得100斤蜂蜜,虽然损失惨重,但他并没有气馁。
“由于当时缺乏技术突破和管理能力,投入的10万块养蜂启动资金,后期收益都不到1万块,但是我们又不想放弃。”杨程说,于是在后期的养殖中,他通过不断向贵州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科研所的专家请教,同时积极投入大量时间进行实验,根据中华蜂生理习性,自主研发新型蜂箱,并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中华蜂良种扩繁,进一步提升养殖品质和效率。
“在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科研所专家的帮助下,我们很快便突破了养殖技术的发展瓶颈。”杨程说,在专家的技术支持下,他成功研发了中华蜂创新养殖技术及中华蜂专用蜂箱,有效实现中华蜂“蜜子分离”分区饲养,切实提高了蜂蜜质量及产业,“我们通过‘小别墅’的分层设计,利用中间隔板将蜂箱分隔成 ‘子房’和‘蜜房’,避免蜂王产卵过程中的分泌物流到‘蜜房’,让产出的蜂蜜更加纯正、清甜。”
同时,他还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中华蜂良种扩繁,进一步提升养殖品质和效率,“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根据中华蜂的特点,从蜂种优育入手,筛选出寿命、体型、抗病率更强的蜂王,从而提升蜜蜂繁殖率。”高倍显微镜前,杨程一边利用手中的工具仔细选育下一代蜂王,一边介绍着人工选育蜂王的好处。
为了让消费者能够通过手机实时看到小蜜蜂的生产状态与产蜜全过程,杨程利用上了“可视化养殖”的大胆创新,实现小蜜蜂认养的订单农业模式,从源头保证“蜂蜜”的“真味道”。
“现在,我们基地的中华蜂产业全采用‘住别墅的小蜜蜂’3种养殖方式(蜜蜂多箱体活框土法养殖、多箱体高继箱养殖、多箱体浅继箱养殖)进行养殖,实现丰产。”杨程说。
2022年,为了寻找更好更优的中华蜂种源基地,杨程带着养蜂团队来到独山县基长镇江寨村进行实地考察,并在同年4月顺利落地该村发展中华蜜蜂产业,“江寨村的自然资源条件良好,蜜源植物丰富,在这里发展蜜蜂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杨程说,除了把自己的中华蜂带来江寨养殖,他还与村里携手发展“新”的科技养蜂事业。
带着蜜蜂们在江寨顺利“安家”后的杨程,首先对当地中华蜜蜂品种进行了提纯复壮技术,并利用之前的人工授精技术,对性状表现优良的蜂种就行杂交选育,选育出适合当地的优良品质,并结合江寨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通过专利养殖技术,让当地蜂蜜产量及质量实现大幅提高。
通过黔南州农业农村局专家组的实地测产,基地里,采用活框土养达到3层箱体的蜂群,蜂蜜净重为20.7斤,比贵州省中华蜂平均产量6.5斤,提高了218%;采用高继箱养殖达到2层箱体的蜂群,蜂蜜净重为20.5斤,比贵州省中华蜂平均产量提高了215%;采用浅继箱养殖达到2层箱体的蜂群,蜂蜜净重10.48斤,比贵州省中华蜂平均产量提高了68%。
在杨程的引领带动下,2022年8月,江寨村的中华蜜蜂产业基地分别被评为“省级”“州级”中华蜜蜂高效养殖技术示范基地。“现在,基地养殖的近200群蜜蜂都采用了我们第三代养殖技术,从去年的测产情况来看,最高的一箱达到了20.7斤,相比整个贵州省平均产量提高了近三倍以上。”杨程说。
通过杨程的不断创新和努力,他的“住别墅的小蜜蜂”中华蜂产业化开发项目,在2021年荣获贵州省农业农村厅“贵州省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初创组一等奖;养蜂期间,先后获得国家专利4项,储备专利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2022年11月,收到中央广播电视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我爱发明》栏目邀请,对其中华蜜蜂养殖事迹进行专题采访……多年的养蜂投入,让杨程的养蜂事业逐步走上正轨。
如今,杨程在江寨村做好中华蜜蜂养殖示范的同时,还带领当地养蜂人提高养殖技术,增加蜂蜜产量,让蜜蜂养殖更轻松,收入有保障,让中华蜜蜂产业在江寨村走出了一片天地。
得益于杨程带来的养殖科技,目前,江寨村的养蜂群众达30余户,今年全村预计蜂蜜产量将达到六千斤以上。
下步,杨程将结合乡村振兴“庭院经济”的发展政策,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合作社和农户来养殖中华小蜜蜂,基地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产出的蜂蜜也由基地进行全面回购,解决养蜂群众的后顾之忧,“同时,我们将不断总结现有经验,改良中华蜂养殖技术,带动更多村民一起在家门口创业,走出‘甜蜜’养蜂路。”杨程说。
独山县融媒体中心 柏玉迪
初审人员:韦万利
复审人员:吴梦舒
终审人员:张明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