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尾镇三棒村:党建引擎良豆种,兴村富民喜双赢

发布时间: 字体:

三棒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红色引擎”作用,立足自身地域优势及菜苔种植取得的种植经验,围绕稳粮食、调结构、育产业、促增收,着力谋划大豆玉米带状套种项目,把资金用在“打粮食”的地方,聚焦村集体经济提增量,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发展。

一、高位调研绘蓝图。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到三棒村调研,召开工作会部署,分解种植任务到具体地块,强调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粮食生产实现单产、面积、总产“三增加”。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规模成片、相对集中”的原则,谋划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套种,开发“活”的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拓展村民增收渠道,为三棒村大豆玉米产业发展绘就美好蓝图。

(麻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宋长龙带队开展调研指导

二、书记带领闯新路。村“两委”干部达成玉米大豆种植新路共识,村党委书记罗洪文、驻村第一书记龙继武带领绘制施工图,确定时间表、路线图,挂图作战。罗洪文支书为做好项目实施闭环管理,构建“企业+村级合作社+村技能劳动力+农户”模式,扎实推进项目进度。为解决好销售这根“牛鼻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贵州黔惠盈通农业供应链有限公司签订玉米回收合同。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带领下,“面上”组织召开群众会动员群众流转土地,“点上”“敲门行动”入户用心用情动员群众流转土地。在村干部、驻村干部及群众“点、面”结合下,流转200余亩土地并形成连片坝区。

(三棒村党委书记罗洪文和客商洽谈合作)

三、党员带动强示范。三棒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发挥“群策群力”,聘请村技能劳动力党员杨泽尧同志管理200余亩大豆玉米带状套种项目的耕地、播种、施肥、喷水、除草等实施过程,确保有条有理管护到位。在村级党员的带头下,开拓部分撂荒地,推动粮食面积落实,为全年粮食稳产增产打下坚实基础。在村级党员的带头下,全力以赴狠抓项目,以项目建设为舞台,通过以工代赈,组织群众参与项目实施,改变老百姓“等靠要”思想,树立辛勤劳动发家致富的观念,切实提升群众内生动力。

四、经济振兴获民心。坚持产业兴农,打造产业就业双引擎,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一是破解群众增收难。三棒村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套种项目以来,土地流转涉及76户农户,面积200余亩,群众获土地流转费8万余元,其中脱贫户20户流转面积60亩,土地流转费创收2.4万元。同时,带动劳动力群众就近务工20人。二是提振村集体经济。项目一期,发展大豆玉米复合种植200亩,预计为村集体创收26万元。项目二期,订单种植青储饲料200亩,预计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6万元。

(三棒村大豆玉米带状套种项目基地


初审:郭鸿睿

复审:周芳羽

终审:白加全